必修三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复 习 引 入 能量流动的分析 能量流动的分析 能量流动的过程 能量流动的过程 能量流动的过程 能量流动的过程 能量流动的特点 能量流动的特点 能量流动的特点 第一、能量流动不是循环的而是单向的:从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食物链各个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的,而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总是以呼吸散失热能。即必须源源不断地输入,又不断地散失。 第二、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传递率为10%~20%,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因营养级上升一级,可利用的能量相应要减少80%~90%,能量到了第五个营养级时,可利用的能量往往少到不能维持其生存的程度了。由于生态系统能量流量逐级递减,其传递率为10%~20%,即构成了能量金字塔。所以,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过程中逐级递减,单向不循环,最终在环境中消失。 能量流动的特点 能量流动的特点 引申 为什么肉类食品的价格比小白菜价格高? 为什么几平方公里才能有一只虎,而几平方米却有百万昆虫? 人增加一千克,要消耗多少克的植物? (从不同食物链考虑) 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富集作用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人们虽然不能改变能量流动的客观规律,但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生态村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例如,在草原牧场上,应该养多少头羊才合适? 又如森林应在什么时候开采利用是最合算的?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谷粒作物栽培时应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农田面积的问题 纤维素是地球上十分丰富的有机物之一,然而人类不能消化纤维素,如何利用纤维素呢? 海洋、湖泊和河流中有大量的浮游植物和动物,人类目前还无法直接获取或利用,那该如何办呢?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系统是1个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包括人类在内的系统中生物成员与环境具有内在的和谐性,生态农业着眼于系统各组分的互相协调和系统水平的最适化,着眼于系统具有最大的稳定性和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而这一特定的目标和指导思想是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为其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生态农业实践的理论指导依据主要包括: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原理,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也影响环境,两者互相作用,协同进化。 时空结构型含山体生态梯度开发型、林果立体间套型、农田立体间套型、水域立体种养型和庭院立体种养型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生态农业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生态农业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生态农业 调查参考调查点:稻田生态系统 组成成分: (1)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 生产者: 水稻、杂草、浮游植物等; (3)消费者:田螺、泥鳅、黄鳝、鱼、青蛙、浮游动物、昆虫、鸟类等; (4)分解者:多种微生物。 1.生产者主体是水稻,其他生产者有杂草、浮游植物等。农民主要通过喷洒除草剂,或人工除草的方式抑制杂草的生长。 2.初级消费者有:田螺、浮游动物、植食性昆虫、植食性鱼、鸟类等。一般而言,植食性昆虫和鸟类等往往对水稻生长构成危害,田螺、植食性鱼数量较多时也会对水稻生长构成危害。农民采取喷洒农药、竖稻草人等措施防止或减少这些动物的危害。 3.次级消费者有:泥鳅、黄鳝、肉食性鱼、青蛙等。一般而言,这些消费者对水稻生长利大于害。农民通过禁捕,或适量放养等措施,实现生态农业的目标。 5.农民对秸秆的传统处理方式有焚烧或填埋等;现代农业提出了综合利用思想,例如,秸秆可作为多种工业原材料,还可以用来生产沼气,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能量。 6.主要通过合理密植的方法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 7.通过稻田养鱼等措施,实现立体化生态农业;通过建造沼气池,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技能训练:分析和处理数据 这些玉米的含碳量折合成葡萄糖是6 687.5 kg,计算公式是(12+18)/12×2 675,这些葡萄糖储存的能量是1.07×1011 kJ(计算公式是EG=MG×1.6×107); 这些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是3.272×1010 kJ(计算公式为ΔE呼=ΔMG×1.6×107); 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季节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1.397 2×1011kJ(计算公式为E固=EG+ΔE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占所固定太阳能的比例是23.4%; 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利用效率是1.64%(计算公式为η=1.397 2×1011/8.5×1012)。 练习 基础题 1.A。2.D。3.B。 拓展题 (2)图b所示生态系统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还有一部分可以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被人类再度利用,因此,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充分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2.不能。在一个封闭的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