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先锋队与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pdf
第十三讲先锋队与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中华民族
共同体概论教案(1919—1949)
授课题目先锋队与中华民族独立解放(1919—1949)
通过本讲内容的学习,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
辟地的大事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
教学目的
民走过的浴血奋斗的革命历程,理解民国时期我国民国时期的民族治
理及其局限性。
重点: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难点: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
向和进程。
1
1、教学活动的导入
根据各节的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导入手段,主要包括:创设情景;
提供材料,引出问题;展示案例,引发讨论。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及
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具体问题。
2、理论讲授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注重系统而科学的理论分析。另一方
教学方法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形象、更清楚地认
识问题,从而有效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
(2)注重经常用设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3)理论讲授注意感情的投入,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
3、学生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围绕一些主题展开讨论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
的疑难问题给予解答、分析和总结,进而引导和启发学生自己思考问题。
教学对象大一、大二、大三各专业学生
1
第一节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近代
饱受屈辱而探寻救亡图存道路上的必然选择。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华
民族便有了最先进的政治领导力量,中国革命便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
国人民便踏上了争取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民族复兴的光明道路。
一、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
近代以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压迫中国人民和中
华民族的“三座大山”。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
入人心,却无法落实到现实的政治社会生活当中。尽管中华民族开始走向
自觉,但由于缺乏先进思想和先进组织,中华民族的历史自觉与精神主动
还远远没有被全面激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迫切需要
新的思想引领行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力量。
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以往少数先觉者的救国斗争
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
教学内容而“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1915年9月,陈独秀在
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自此开始。1917
年1月,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聘请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
年》编辑部迁至北京,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加入编辑部并成为主要撰
稿人,《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
动倡导“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在中国社会掀起了思想解
放的潮流,为各种新思想进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