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中外会通与中华民族巩固壮大-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pdf
第十讲中外会通与中华民族巩固壮大-中华民族
共同体概论教案明朝时期
()
授课题目中外会通与中华民族巩固壮大(明朝时期)
通过本讲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明代巩固统一的政治格局,农商并
举的经济形态,疏通华夷的社会风貌以及互鉴交往的文化气象。充分理解
教学目的
大一统制度的优越性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认
识到祖国统一是各民族根本利益的保障。
重点:明代巩固统一政治格局的治理制度;明代农商并举的经济形态;
明代各族交融发展的新态势;明代多元文化格局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新
教学重点发展。
教学难点难点:解读好接续大一统的意义;认识朝贡贸易的本质;加深学生对西南
经略的理解;如何加深学生对中西会通的理解。
1
1、教学活动的导入
根据各节的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导入手段,主要包括:创设情景;
提供材料,引出问题;展示案例,引发讨论。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及
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具体问题。
2、理论讲授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注重系统而科学的理论分析。另一方
教学方法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形象、更清楚地认
识问题,从而有效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
(2)注重经常用设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3)理论讲授注意感情的投入,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
3、学生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围绕一些主题展开讨论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
的疑难问题给予解答、分析和总结,进而引导和启发学生自己思考问题。
1
教学对象大一、大二、大三各专业学生
第一节巩固统一政治格局
为了建立更趋稳定的多族群大一统王朝,明朝一方面更多地运用招抚
等柔性手段,另一方面创新国家治理制度,充分实施因俗而治,吸纳多族
群共同治理和巩固疆域,强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向心力。
一、接续大一统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同年9月,明军
占领大都,元顺帝北遁,元明实现鼎革。
清末,有人将元明鼎革说成是一场“汉族的复国运动”,这与历史事
实不符。北伐前,尽管朱元璋一度喊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
但其目的还是“定天下于一”。他要求徐达、常遇春等善待蒙古贵戚军民,
争取各族人心归附。于是,明军反复宣传“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字如
一”的主张,旗帜鲜明地宣扬“天下一家”的立场。
同时,明朝毫不隐讳地承认元朝是天授正统。洪武元年(1368),朱元
璋宣称:“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他还说:
教学内容
“汉、唐、宋之迭兴,以至于元,皆能混一寰宇,绍正大统,以承天休。”
朱元璋多次致书北元统治者,称只要臣服明朝,就可为一邦之主。对来降
的北元官吏,朱元璋通常都授予文武官职。元顺帝嫡孙买的里八刺被俘后,
受封崇礼侯,待遇优厚。朱棣登基后,也以实现“天地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