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教学课件 第1章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共60张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稳态的概念: 一、稳态的概念: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一、稳态的概念: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包括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pH、渗透压、温度等多个方面的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是怎样实现的呢? 二、稳态的调节机制: 血液pH稳定的机制 血液pH稳定的机制 人体在新陈代谢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人的食物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这些酸性和碱性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发生变化,但实际上正常人血液中的pH变化范围很小,这是为什么? 血液pH稳定的机制 解释:血液中有很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弱酸和相应的强碱盐组成。 血液pH稳定的机制 解释:血液中有很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弱酸和相应的强碱盐组成。 H2CO3 和 HCO3- 血液pH稳定的机制 解释:血液中有很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弱酸和相应的强碱盐组成。 H2CO3 和 HCO3- H2PO4- 和HPO42- 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弱酸/相应强碱盐 缓冲物质 乳酸+NaHCO3 乳酸钠+H2CO3 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H2O+CO2 缓冲物质 弱酸/相应强碱盐 剧烈运动时: 由肺将CO2排出 乳酸+NaHCO3 乳酸钠+H2CO3 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H2O+CO2 Na2CO3+H2CO3 NaHCO3 由肾脏排出 弱酸/相应强碱盐 剧烈运动时: 由肺将CO2排出 碳酸钠进入血液: 缓冲物质 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记录表 加入0.1mol/LHCl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0 5 10 15 20 25 30 自来水 5.5 5.1 4.5 4.1 3.5 3.0 2.0 缓冲液 7.0 7.0 7.0 7.0 7.0 7.0 7.0 血浆 7.0 7.0 6.8 6.6 6.6 6.5 6.5 加入0.1mol/LNaO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0 5 10 15 20 25 30 自来水 5.6 6.6 7.5 8.5 9.0 10 11 缓冲液 7.0 7.0 7.0 7.0 7.0 7.0 7.0 血浆 7.0 7.1 7.3 7.5 7.5 7.6 7.8 资料:最初,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1889年德国医学家发现胰腺和糖尿病之间存在关联。1921年夏天,班亭分离出胰岛素,并确定胰岛素具有降低实验动物血糖的作用。 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资料:之后,人们发现,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免疫系统对内环境稳态也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资料:之后,人们发现,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免疫系统对内环境稳态也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 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 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医学专家指出: 如果人体的体液偏酸性,细胞功能就会变弱,人体的新陈代谢就会减慢,废物不易排出,加重肾脏、肝脏的负担。据统计,85%的痛风、高血压、癌症、高酯血症患者,都是酸性体质。因此,人体酸性化是百病之源。 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酸性体质这一状况呢? 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酸性体质这一状况呢? 适当减少酸性食品的摄入,适当补充碱性食品。 运动,使身体大量出汗,带走体内大量的酸性物质,调整酸碱平衡。 资料:常见食物的酸碱性 1.强酸性食品:蛋黄、乳酪、白糖做的西 点或柿子等。2.中酸性食品:火腿、鸡肉、猪肉、鳗鱼、 牛肉、奶油等。3.弱酸性食品:白米、落花生、啤酒、酒、 海苔、章鱼、泥鳅。4.弱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