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pdf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1次月考
高二级语文科试卷答案
1.D
2.B
3.B
4.①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使用“地球风”“太阳风”等形象化的比喻,帮助读
者轻松理解复杂的科学概念。
②富有逻辑性。按照地质结构、空间环境和采样技术等方面逐步展开分析,逻辑结构清
晰,层次分明,帮助读者系统地理解嫦娥六号任务的科学意义和技术创新。
5.勇于探索的嫦娥六号
一、嫦娥六号的使命:月背采样新突破
章节内容:介绍嫦娥六号的主要任务,重点包括月球背面的采样返回任务。详细描述任
务背景、国际合作的意义,以及本次任务与嫦娥五号的区别。
二、月球背面的奥秘:从正面到背面的探索
章节内容:对比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着陆点的不同,详细探讨月球正面和背面的地质结
构、空间环境及其对科研的影响。通过分析月壤样本的差异,揭示月球背面的独特性。
三、创新与挑战:嫦娥六号的技术革新
章节内容:探讨嫦娥六号在采样技术上的进步,包括智能化采样技术的应用、钻取与表
取采样的技术特点和科学价值,以及这些技术创新为未来月球探测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6.C
7.B
8.①故事发生在“春天”,春天是故事的背景。
②作者巧妙地将乔玛的牺牲放在春天里,这样的结局令人惋惜,从而增强了人物的悲剧
性和小说的艺术张力。
③“春天”蕴含着深层的寓意。它象征着一种人可以被消灭,但是不可以被打败的不屈
精神,也象征着一种希望以及人们对人生价值与理想的呼唤。
9.①自然意象:小说的自然意象辽阔博大,如辽阔的草原、极端恶劣的暴风雪之夜、
如千军万马般难以掌控的发了疯的马群,都体现出一种刚劲、雄浑的壮美。
②人物形象:小说刻画了一位在暴风雪之夜与马群搏击的年轻马倌形象,在与领头马安
巴·乌兰的较量过程中,不畏严寒,不惧对手,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呐喊式的语言都彰显了顽
强不屈的意志和不畏牺牲的崇高。
③精神意蕴:乔玛与暴风雪的抗争、与安巴·乌兰的较量传递出人与自然力的冲突,紧
张激烈的气氛下是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和强烈的艺术震撼力,为读者揭示了生命的伟大,留
下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10.C
11.D
12.BB选项内容出自王逸的《离骚经序》,而非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离骚经序》结尾的评述(“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愍其志焉”)是王逸的评论,而非
《史记》中的“太史公曰”。选项B将《史记》的体例特征(“篇后论赞”)与《离骚经序》混
淆,属于张冠李戴。
13.①屈原思念君王、振兴国家而想要使楚国回归富强局面的意愿,在一篇作品中再三
表达出来。
②大凡所有的君子,没有谁不仰慕他的清高,赞赏他的文才,哀痛于他的怀才不遇,而
同情他的志向的。
翻译:(二)
《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作品。屈原与楚国王室同姓,在楚怀王时期担任三闾大夫之职。
三闾大夫的职责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大姓氏的宗族事务,屈原通过编修宗族谱系、选拔
贤良人才,以此激励国家栋梁。在朝堂上,他与君王共商国事、决断疑难;在地方上,他监
察百官、应对诸侯,恪尽职守。楚怀王对他十分器重。然而同朝的上官大夫、靳尚等人嫉妒
屈原的才能,联合起来在君王面前诋毁他。楚怀王因此逐渐疏远了屈原。
屈原秉持忠贞却遭谗言所害,内心忧愤无处倾诉,遂创作《离骚》以明志。离意为离
别,骚代表忧思,经即正道。这篇作品通过叙述被放逐的愁绪,仍以正道劝谏君主。文
中上溯唐尧、虞舜及三代明君治世之道,下列夏桀、商纣、后羿、过浇等暴君亡国之事,
盼君王能醒悟回归正道。此时秦国昭襄王派遣张仪用欺诈手段诱使楚怀王与齐国断交,又设
计将怀王骗至武关会盟,趁机挟持其入秦扣留,最终导致怀王客死异乡。继位的楚顷襄王继
续听信谗言,将屈原流放至江南。
屈原身处草野之间,又创作《九章》以援引圣贤之道自证清白,却始终不被理解。不忍
以高洁之躯久处污浊人世,最终投身汨罗江自沉而亡。
《离骚》的文学创作继承《诗经》比兴传统,运用大量隐喻象征:以珍禽香草喻忠贞之
士,用恶鸟腐物比奸佞之徒;借灵修美人象征君主,宓妃佚女暗指贤臣;虬龙鸾凤寄托
君子之德,飘风云霓影射宵小之辈。其文辞温润典雅,意旨皎洁明朗。后世君子无不仰慕其
高洁品格,赞叹其华美文采,哀叹其生不逢时,更对其矢志不渝的精神深表敬重。
1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