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化学(人教)二轮专题:专题六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讲课.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答案 Ⅰ.(1)B (2)N2H4 N2H4分子之间形成氢键,致使N2H4沸点升高易液化 Ⅱ.(1)H O (2) 极性 (3)NH4NO3 NH +OH- NH3↑+H2O 氧化剂 (4) 例:r(Li)r(Na)r(K)r(Rb)r(Cs) r(O2-)r(S2-)r(Se2-)r(Te2-) r(Na)r(Na+) r(Fe)r(Fe2+) “二看”核电荷数: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 越小。 例:r(Na)r(Mg)r(Al)r(Si)r(P)r(S)r(Cl) r(O2-)r(F-)r(Na+)r(Mg2+)r(Al3+) “三看”核外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例:r(Cl-)r(Cl) r(Fe2+)r(Fe3+) (5)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规律 3.重视几个易忽略的问题 (1)比较物质非金属性强弱时,应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的强弱,而不是非金属元素对应氢化物酸性的强弱。 (2)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ⅢB族,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在第ⅣA族。 (3)化学键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如稳定性等;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沸点等。 (4)并非所有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分子间都存在氢键,常见的只有非金属性较强的元素如N、O、F的氢化物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5)金属性是指金属气态原子失电子能力的性质,金属活动性是指在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二者顺序基本一致,仅极少数例外。如金属性PbSn,而金属活动性SnPb。 (6)利用原电池原理比较元素金属性时,不要忽视介质对电极反应的影响。如Al—Mg—NaOH溶液构成原电池时,Al为负极,Mg为正极;Fe—Cu—HNO3(浓)构成原电池时,Cu为负极,Fe为正极。 题组集训 1.(2014·海南,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热稳定性:HCl>HI B.原子半径:Na>Mg C.酸性:H2SO3>H2SO4 D.结合质子能力:S2->Cl- 题组一 记住规律,把握特殊,准确判断 解析 A项,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故稳定性HCl>HI,正确; B项,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半径:Na>Mg,正确; C项,H2SO3属于中强酸,H2SO4属于强酸,故酸性:H2SO4>H2SO3,错误; D项,酸性越弱,酸越难电离,对应的酸根离子越易结合氢离子,因为HCl酸性强于H2S,所以结合质子能力:S2->Cl-,正确。 答案 C 2.(2014·山东理综,8)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 C.Cl-、S2-、Ca2+、K+半径逐渐减小 D. 得电子能力相同 解析 A项,同主族的非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依次减弱。含氧酸不一定是最高价含氧酸,该选项错误; B项,K+、Ca2+、S2-、Cl-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都是 , 但化学性质不同,如S2-、Cl-具有还原性,而K+、Ca2+具有氧 化性,该选项错误; 3.(2014·上海,6)今年是门捷列夫诞辰180周年。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 ) A.碱性:KOH>NaOH B.相对原子质量:Ar>K C.酸性:HClO4>H2SO4 D.元素的金属性:Mg>Al 解析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化学性质(原子半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出现了周期性的递变规律;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近似等于质子数+中子数,与元素周期律无关。 B 4.(2014·广东理综,23改编)甲~辛等元素在周期 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表。甲与戊的原子序数相 差3,戊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 丁与辛属同周期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金属性:甲乙丁 B.原子半径:辛己戊 C.丙与庚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3 D.乙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只含离子键的化合物 题组二 根据位置,推断元素,灵活应用 解析 根据特征法(周期表的特殊结构和微粒的特殊性质等)确定出具体元素的名称,再结合元素周期律的知识,逐项进行分析判断。由“戊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可知戊为碳元素;由“甲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3”可知,甲为锂元素。 A项,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即金属性乙甲,A错误; B项,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即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