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笔下的动物.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表3-1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父母爱 高淑萍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五年级 所需时间 12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 掌握本单元28个生字,会正确读写25个。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了解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表达作者情感方面的作用。
2. 品读课文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理解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
对应课标 1.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
2.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
4.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从课文的学习中你学习到了哪些写作描写方法?
2.对于本单元所表达的主题含意你明确了吗?
3.你通过学习是否能写出一篇真实的感人的写父母之爱的习作?
专题划分 专题一::父爱如山??? 《地震中的父与子》???????????????? ??????(3课时)
专题二:不一样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 4 课时)
专题三::母爱无边???? ?《慈母情深》??????????????????????????? ?( 2 课时)
专题四:《学会看病》???????????????????? 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 2课时《回顾拓展六》?????????????????? ?1课时 专题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所需课时 4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通过预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感受父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专题问题设计 1.你发现,这篇文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
2. 巴迪的这首诗到底写得怎么样?
3.为什么对于同一首诗,父母亲的评价却不同?
4.如果你是课文中的“我”,你会有什么感受?请你带着这种感受朗读课文。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 :电脑、投影仪、课件
常规资源: 图片、小黑板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
(一)谈话导入,初步揭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2.谁能读一读课题?(1——3名生读) 3.你发现,这篇文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初读后的收获。 (三)研读语言,个性感悟。 1.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完成以下学习任务:(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学生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参与学生的小组学习。 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