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治燥剂讲课.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增液汤——方解 玄参:养阴增液,软坚泻下,泻火散结。 ——君 生地:滋阴壮水,清热凉血,生津润肠。 ——臣 麦冬:润肺增液,生津润肠。 ——佐 增液汤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津亏肠燥而致便秘证的常用方,是“增水行舟”的代表方剂。临床应用以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为辨证要点。 增液汤 ——运用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习惯性便秘、慢性咽喉炎、复发性口腔溃疡、慢性牙周炎、糖尿病及放疗后之口腔反应等属于阴津不足者。 使用注意:本方药量宜重,否则无增液通便之效。 桑杏汤中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身热咽干咳痰少,辛凉甘润燥能医。 * 《温病条辨》卷1:“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 * ?《成方便读》卷3:“此因燥邪伤上,肺之津液素亏,故见右脉数大之象,而辛苦温散之法,似又不可用矣。止宜轻扬解外,凉润清金耳。桑乃箕星之精,箕好风,故善搜风,其叶轻扬,其纹象络,其味辛苦而平,故能轻解上焦脉络之邪。杏仁苦辛温润,外解风寒,内降肺气。但微寒骤束,胸中必为不舒,或痰或滞,壅于上焦,久而化热,故以香豉散肌表之客邪,宣胸中之陈腐。象贝化痰;栀皮清热。沙参、梨皮养阴降火,两者兼之,使邪去而津液不伤,乃为合法耳。” * 清燥救肺参草粑,石膏胶杏麦胡麻,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堪夸。 * 罗美《古今名医方论》卷1录柯琴:“古方用香燥之品以治气郁,不获奏效者,以火就燥也。惟缪仲淳知之,故用甘凉滋润之品,以清金保肺立法。喻氏宗其旨,集诸润剂而制清燥救肺汤,用意深,取药当,无遗蕴矣。石膏、麦冬秉西方之色,多液而甘寒,培肺金主气之源,而气不可郁。土为金母,子病则母虚,用甘草调补中宫生气之源,而金有所持。金燥则水无以食气而相生,母令子虚矣,取阿胶、胡麻黑色通肾者,滋其阴以上通生水之源,而金始不孤。西方虚,则东方实矣,木实金平之,二叶秉东方之色,入通于肝,枇杷叶外应毫毛,固肝家之肺药,而经霜之桑叶,非肺家之肝药乎?损其肺者,益其气,人参之甘以补气。气有余便是火,故佐杏仁之苦以降气,气降火亦降,而治节有权,气行则不郁,诸痿喘呕自除矣。要知诸气膹郁,则肺气必大虚,若泥于肺热伤肺之说,而不用人参,必郁不开而火愈炽,皮聚毛落,喘而不休,此名之救肺,凉而能补之谓也。若谓实火可泻,而久服芩、连,反从火化,亡可立待耳。愚所以服膺此方而深赞之。” *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肺痿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次方珍。 *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7:“火逆上气,夹热气冲也;咽喉不利,肺燥津干也,主之以麦冬生津润燥,佐以半夏,开其结聚;人参、甘草、粳米、大枣,概施补益于胃土,以资肺金之胁,是为肺虚有热津短者立法也。亦所以预救乎肺虚而有热之痿也。” *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 清燥救肺汤 ——运用 使用注意: 方中石膏,原书用锻用,现代临床一般用生石膏,煅石膏则以外用为主。至于石膏的用量,当按病情轻重并参照原方的比例酌定,以免过重而伤肺气。 咯血 某男,25岁。患支气管扩张症已数载,经常咯血,近因情绪激动引动宿疾。咯血频作,昼夜约数十口,干咳无痰,自觉胸中有热气上冲咽喉,冲则咳甚血出,口渴咽干,胸胁作痛,脉细弦,舌光红无苔。肝火犯肺,肺燥津涸,热迫络裂。治拟清燥救肺,佐以平肝。处方:桑白皮9克 甜杏仁12克 生石膏15克(先煎) 麦冬9克 珠儿参12克 火麻仁12克 焦山栀4.5克 白蒺藜9克 枇杷叶9克 清炙草3克 蛤粉炒阿胶珠9克(烊化分二次冲)。服上方两剂,咯血已止,干咳亦减。续服两剂,咯血、胸中热气上冲悉除。再予滋阴润 肺之品,以善其后。[龚文德. 1985. 清燥救肺汤的临床应用举例. 中医杂志,26(10):48-49] 第二节 滋阴润燥 麦门冬汤 《金匮要略》 麦门冬汤 ——组成及功用 〖组成〗麦门冬42g,半夏、甘草各6g,人参9g,粳米3g,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 〖功用〗滋养肺胃,降逆下气。 麦门冬汤 ——主治 ①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②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 麦门冬汤 ——方解 麦门冬(重用):养阴生津,滋液润燥,兼清虚热。 ——君 人参:益气生津。 ——臣 麦门冬汤 ——方解 甘草、粳米、大枣:益气养胃,合人参益胃生津,培土生金。 半夏 ——佐 甘草:调和诸药。 ——佐使 降逆止呕、止咳 开胃行津以润肺 防麦冬滋腻壅滞 麦门冬汤 ——运用 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