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
松江区实验小学 李燕华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严密的学科,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准确的语言代表着逻辑思维的严密性,数学语言具有逻辑性、严密性、科学性。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产物,又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数学思维是借助数学语言进行的,是依靠数学语言而显示的,语言的明确精练是由于思维的明确严密。总而言之,数学思维是数学语言的基础,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外壳, 所以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其实质是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学好了数学语言才真正的学好了数学。在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学习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学习数学语言,学习数学的过程也就是数学语言不断内化、不断形成、不断运用的过程。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了数学语言,就等于掌握了进行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如果数学语言不过关,将难以阅读和交流,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思,难以听懂、看懂别人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观点学生可能就只会死记硬背文字表达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而不能将其符号化、形式化,不能把自然语言形式转化为符号语言或数学表示形式,将概念法则与公式沟通。学生的“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衡量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学生能否准确、迅速地理解课堂上教师用数学语言所阐述的数学内容、思想、方法,是衡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度差,语言之间的转换不流畅,思维显得缓慢,从而造成数学知识接受、处理困难。教学实践也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所以,数学思维的发展是离不开数学语言的同步发展的,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对发展数学思维、培养数学能力和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语言往往是抽象的。学生难以表述,尤其是一些思路紊乱的学生容易出错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感知,当学生认识后结合折图活动,深入理解它的含义——选出你喜欢的一个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的:
并说给你的同桌听你是怎么折的,接着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每个人分到多少蛋糕?5个人平分呢?15个人平分呢?再动手操作在圆形纸上折出、、……,然后请小朋友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很清楚地说出分子上都是1,由此得出像这样的分数都叫做“几分之一”。让人惊喜的是,学生基本上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几分之一的概念,这就说明了学生是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涵义。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学具操作过程,指导学生仔细观演示过程,学生表述数学语言不能没头没脑地开口就说,一定的格式如“我根据什么知道什么”“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我是这样想的”“因为什么,所以什么”“我认为××是对(错)的,理由是……”等等这样表述,使人感到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理由充分,值得信服语言表述的严密性,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