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docx
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七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5周星期三第2节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及其重要性,培养科学探究和理性思维。
2.通过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增强学生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成健康生活观念。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人体的基本组织等基础知识。
-学生对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人体健康和废物的简单概念。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人体的运作机制充满好奇,对生物学有较高的兴趣。
-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可能偏好直观的教学方法,如实验、视频和图表展示。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人体内废物排出的具体过程和机制。
-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废物排出途径”、“体液平衡”等,学生可能难以把握。
-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实验环节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相关的图表、视频,以及相关案例分析资料。
3.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尿液样本、显微镜、滴管、培养皿等,并确保其安全可用。
4.教室布置:设置实验操作区,保证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同时预留讨论区以便学生交流分享。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人体内产生的废物是如何排出的吗?”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人体的血液循环”相关知识,为学生构建知识链接。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途径,包括尿液、汗液、呼吸和粪便等。
-尿液排出:介绍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汗液排出:解释汗腺的作用和汗液的成分。
-呼吸排出:讲述呼吸系统如何通过呼出气体排出废物。
-粪便排出:解释消化系统如何将固体废物排出体外。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案例,如运动员大量出汗、肾脏疾病患者的症状等,帮助学生理解废物排出的重要性。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废物排出途径,探究其具体过程和意义,然后向全班分享。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进行课堂小测验,让学生填写人体废物排出途径的流程图,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指导:在学生填写流程图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正确理解每个环节。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体废物排出的重要性,以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必要性。
-回答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人体废物排出途径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作用。
-强调作业要求,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可以查阅教材和课堂笔记,确保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人体生理学》相关章节,深入了解肾脏的结构与功能。
-《健康生活指南》中关于如何保持健康生活习惯的部分,了解如何通过饮食和运动促进废物排出。
-《环境与健康》相关资料,探讨环境污染对人体废物排出系统的影响。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观察并记录自己一天中的废物排出情况,包括尿液、汗液、呼吸和粪便等。
-研究不同食物和饮料对废物排出过程的影响,如咖啡、茶、水果和蔬菜等。
-探究肾脏疾病对废物排出系统的影响,了解肾脏功能衰竭时人体可能出现的症状。
-学习肾脏移植的相关知识,了解肾脏移植的原理和过程。
-调查和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废物排出情况,探讨年龄对废物排出系统的影响。
-参与社区健康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废物排出系统的重要性和维护健康的方法。
-阅读科普文章或书籍,了解更多关于人体生理和健康生活的知识。
-利用网络资源,观看相关教育视频,如肾脏的工作原理、废物排出过程等。
-参与学校科学社团或兴趣小组,与同学一起探讨生物学相关话题,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
板书设计
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途径
-尿液排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