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章 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 2.1 计算机的发展史 2.2 计算机的应用 * * 2.3 计算机的展望 2.2 计算机的应用 2.1 计算机的发展史 一、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1946年 美国 ENIAC 1955年退役 十进制运算 18 000 1 500 150 30 1 500 多个电子管 多个继电器 千瓦 吨 平方英尺 5 000 次加法/秒 用手工搬动开关和拔插电缆来编程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1946) 2.1 硬件技术对计算机更新换代的影响 100 000 000 超大规模 集成电路 1978-现在 五 10 000 000 大规模 集成电路 1972-1977 1 000 000 中小规模 集成电路 1965-1971 200 000 晶体管 1958-1964 40 000 电子管 1946-1957 速度 /(次/秒) 硬件技术 时间 代 三 四 二 一 2.1 第一台von Neumann 系统结构的计算机 2.1 IBM System/360 2.1 2.1 最快的五台超级计算机(截止到 2015年11月) 1. 中国NUDT : 天河2号 Memory:1,024,000 GB,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 2.1 2. 美国(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 TITAN 峰值性能高达 20 Petaflops (每秒 2 亿亿次浮点运算) 以上,其中约 90% 的性能来自 18,688 颗 NVIDIA? Tesla? K20 GPU 加速器 2.1 3. 美国IBM: Sequoia - BlueGene/Q 由98304个计算节点组成,配备160万个PowerPC处理 内核以及1.6PB的内存,以及16.32千万亿次/秒(petaflop/s) 的运算能力 2.1 4.日本Fujitsu: K computer, SPARC64 VIIIfx 2.0GHz, Tofu interconnect 具备10.51千万亿次/秒(petaflop/s) 的运算能力 2.1 5. 美国IBM: Mira - BlueGene/Q 配备786432个处理内核,以及 8.15千万亿次/秒(petaflop/s) 的运算能力 2.1 最快的五台超级计算机(截止到 2016年11月) 1.太湖之光,Sunway MPP,SW26010 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中国无锡,1060万个核心,93.01pf(每秒千万亿次运算) 2.1 最快的五台超级计算机(截止到 2015年11月) 2. 中国NUDT : 天河2号 Memory:1,024,000 GB,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 2.1 3. 美国(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 TITAN 峰值性能高达 20 Petaflops (每秒 2 亿亿次浮点运算) 以上,其中约 90% 的性能来自 18,688 颗 NVIDIA? Tesla? K20 GPU 加速器 2.1 4. 美国IBM: Sequoia - BlueGene/Q (美国能源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 ) 由98304个计算节点组成,配备160万个PowerPC处理 内核以及1.6PB的内存,以及16.32千万亿次/秒(petaflop/s) 的运算能力 2.1 5. Cray XC40,伯克利实验室,美国国家能源研究 科学计算中心 由1630个英特尔的Haswell处理器节点 + 9,300个 Intel Xeon Phi Knights Landing 节点 + 1.5 PB?Cray Data Warp Burst Buffer.组成 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 2.1 计算机的分类? Intel 公司的典型微处理器产品 8080 8位 1974年 8086 16位 1979年 2.9 万个晶体管 80286 16位 1982年 13.4 万个晶体管 80386 32位 1985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