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鲁教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5·江苏版第四次全国大联考)下图为海河流域局部图。要解决海河流域洪涝灾害,需采取的措施有( )
①修建水库 ②加固沿海大堤 ③人工降水 ④修建入海新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修建水库,调节海河水量的季节变化,有利于防治洪涝灾害;加固沿海大堤,主要解决海水入侵问题;人工降水主要是针对降水季节变化不均而采取的措施;修建入海新河,有利于汛期海河水的下泄,有利于改善洪涝灾害,故选B。
答案 B
(2014·江苏学考)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新疆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下图为“地震发生示意图”。据此回答2~3题。
2.图中地质构造为( )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凹陷
3.地震发生时,合理避灾的方法是( )
A.躲避在高大建筑物附近
B.通过电梯及时转移
C.跳楼逃生
D.有序撤到空旷地带
解析 第2题,读图可知地震导致岩层断裂,形成地质构造为断层,C对。第3题,地震发生时,应有序撤到空旷地带,D对。
答案 2.C 3.D
(2015·江苏泰州二模)广西梧州市是一座山城,多为丘陵地形,每年有百十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崩塌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以上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度以下的斜坡上。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的含义是( )
A.滑坡、降雨量、崩塌 B.崩塌、滑坡、降雨量
C.降雨量、滑坡、崩塌 D.降雨量、崩塌、滑坡
5.关于该市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表明该市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均衡性
B.降雨是地质灾害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
C.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人类活动有关
D.海拔高处滑坡多,海拔低处崩塌多
解析 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西地区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甚至有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降水充沛,由图中曲线及降雨量坐标数值可知a曲线应为降雨量。由材料可知崩塌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以上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度以下的斜坡上,而梧州市多为丘陵地形,海拔较低且地形坡度不会很大,可知滑坡的频次应高于崩塌,则b、c曲线分别应为滑坡和崩塌,故选C。第5题,由图可知,该市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时间上(季节性)和空间上(不同海拔不同坡度多发的地质灾害种类不一样)都呈现不均衡性;由图可知,地质灾害集中于降雨量大的季节,可推知降雨是地质灾害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人类活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但并非所有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人类活动有关,故选B。
4.C 5.B
读下图,回答6~7题。
6.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 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 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
A.深挖河道 B.修筑大堤
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湖
解析 第6题,图示地区是我国湖北省长江的荆江河段,从图中看,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缓慢,且多洼地,易积水。第7题,深挖河道会破坏河流的输沙平衡,侵蚀大堤,不可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湖虽然可取,但属于非工程措施。
答案 6.A 7.B
2010年10月~2011年2月我国华北大部及江淮北部等地区遭遇旱情。下图为“2011年1月29日我国局部地区气象干旱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干旱( )
A.山西、河北、山东、北京
B.陕西、北京、天津、安徽
C.湖北、河南、安徽、江苏
D.河南、山东、江苏、安徽
9.导致此次气象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
A.冬季风势力强,旱区长期受冷气团控制
B.夏季风势力强,锋面雨带位置持续偏北
C.亚洲高压势力强,沙尘暴频繁影响我国
D.全球气候变暖,出现暖冬,蒸发量增大
解析 第8题,根据图例可以找出图中干旱最严重的省区。第9题,冬季风势力强,旱区长期受冷
答案 8.D 9.A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0.(2016·苏锡常镇四市一调)下图C地区是我国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河道弯曲,支流多
B.洪涝集中春季和夏季
C.通过绿化工程
D.清淤河道,加固堤坝减轻洪涝
解析 C是长江中游河段,荆江河段多弯曲河道,支流较多,遇多雨季时易发生洪水,A正确;长江中游的洪涝集中夏秋季,B错误;长江上游的绿化工程,主要是防止上游的水土流失,减少中游河湖的淤积,减少洪灾发生,C错误;清淤河道,加固堤坝,能加快泄洪速度,减轻洪涝,D正确。所以答案选AD。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