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留侯论学案.doc

发布:2017-04-29约2.51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 MERGEFORMAT 3  PAGE \* MERGEFORMAT 1 ZX-YW-11-003/004 《留侯论》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 编写人:顾艳娟 审核人:孟凡翠 编写时间:2014-03-15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重点实虚词、词类活用、一词多用等文言基础知识。 2.认识本文尊重客观事实,灵活运用多样手法表现人物的传记特征。 3.了解张巡、许远、南霁云等忠义之士的性格特点和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 【预习内容】 一、题解 1.张中丞,即张巡,邓州南阳人。开元未进士。安禄山反,张巡起兵抗击,同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共同守护睢阳,被拜为御史中丞,故称其张中丞。 2.“序”是文章体裁的一种,古人常用它来说明著作写作出版的情况,和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评论,一般放在书前,变称作“叙”或“引”。“后序”除具备“序”的作用外,还可对著作进行补充,批语或反驳,一般放在书后。本文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 二、背景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57年),安庆绪(安禄山之子)部将尹子奇率领12万大军攻睢阳,张巡,许远率兵匕千人坚守数月,终因粮尽兵绝,睢阳陷落,张巡及部将五十余人牺牲,许远被叛军掳至洛阳,不屈而死。睢阳保卫战遏制了叛军的攻势,捍卫了江淮地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为唐军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因而张巡,许远等人受到了人民的赞扬传颂。但当时一些坐观睢阳陷落而不增援的武官,为自己的可耻行为辩解,同某些嫉妒张,许功绩的文人一起,散布流言,对张,许等抗敌英雄诋毁。张巡的友人李翰写了这篇补叙英雄事迹,批驳流言蜚语,弘扬英雄精神,反对藩镇作乱的散文名作。 三、注音 宫阙( ) 阙如( ) 载体( ) 下载( ) 蚍蜉( ) 卷帙( ) 羸弱( ) 雪后初霁( ) 强颜( ) 睢阳( ) 咽喉( ) 咽气( ) 着落( ) 着数( ) 着迷( ) 枕藉( ) 嵩山( ) 长篙( ) 枯槁( ) 须髯( )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通假字 ⑴乌有城坏其徒俱死 ⑵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⑶嵩常在围中 二、结合课下注释,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1.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 2.远虽材若不及巡者。 3.将其创残饿赢之余…… 4.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 5.士卒仅万人 6.颜色不乱 7.必以其言为信 8.弃城而逆遁 9.其讲之精也。 10.巡因一见问姓名。 11.以此诟远。 12.然尚恨有缺者。 13.授之柄而处其下。 14.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15.不能通知二父志。 三、翻译重点句子: 1.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2.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