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北京邮电大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1.使用收入和支出法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国民生产总值是以二定时间为条件的,即避免重复计算。 (2)核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以货币量表示的,因而有名义的和实际的国民生产之分。在理论分析中,核算的目的在于说明经济中生产量的大小,即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价值而,以当期价格测算的GNP要经过价格指数的折算:实际GNP二名义GNP/GNP折算亨作为GNP折算指数的通常是价格总水平 ◆2.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1.GDP不包括地下经济活动、非市场经济活动2.GDP不能反映人们福利的变动情况3.进行国际比较的困难4.人均水平掩盖了收入差距5.环境保护
◆3.国民生产总值与国=GDP+国外净要素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所有常住居民一年 =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4.什么是增值法、支出法和收入法?三种方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一致吗?如果不一致,应该怎么办?收入法: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支出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按照总产出等于总支出的恒等式,把一个国家在一年 NI=NDP-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助; P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PI -个人所得税=DPI=消费+储蓄;yd= c + s
◆6.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国民收入的总需求时只计进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国民收入的总需求时只计进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第二章
◆1、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不能。消费增量知识收入增量的一部分,所以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小于1.但是总消费可以大于总收入,所以说平均消费可以大于1.
◆2.为什么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手中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他们的理由是,富者的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必然大于富者),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产出或者说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3.为什么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通过 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反之亦然。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由于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而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因此税收乘数绝对值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绝对
值。
●4.乘数理论主要内容
◆5.加速原理:收入的增加将引起消费的增加,但要增加消费品的数量,资本品的数量必须相应地增加,因此收入的增加必将引起投资的增加。加速原理是用来说明收入或消费的变动与投资的变动之间关系的理论。它的特点是强调需求的作用,而不强调投入的相对价格或利率的作用。 ◆6.乘数与加速系数的结合(汉森-萨缪尔森模型):乘数——加速数原理的基本内容为:投资扩张时,投资通过乘数效应对收入产生倍数增加作用,收入的增加又通过加速作用对投资产生加速推进作用,这样,经济进入循环扩张阶段;相反,投资减少时,减少的投资又通过乘数效应对收入产生倍数缩减作用,收入的缩减又通过加速作用进一步减少投资,这样,又不断循环的导致经济进入衰退阶段。
◆7.画图分析说明总需求与国名收入变动的关系: 1.总需求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2.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
◆8.杜森贝利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消费理论主要内容。①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会受到过去消费习惯和周围消费水平影响来决定消费。1消费的“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受别人消费支出与收入的影响。2.消费的“棘轮效应: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的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②消费者的消费支出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当收入上升时,消费者不会马上调整其消费。当收入下降时,消费也不会马上发生相应的下降。若收入的变动证明是永久的,则人们会在最终证明较高或较
低的持久收入水平上充分调整其消费支出。 ◆9. .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需求的影响方式有何区别?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的.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向的.当税收增加时,导致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是税收增加量的倍数..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支出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