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树叶教学实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字体:大 中 小]
“一片树叶”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北京市大成学校 李园园 霍玉安
年级:高一 学科:语文 内容:联想与写作
教学背景分析:
一个优秀作家看到一棵树、一朵花、一条常青藤、一座山峰,能写出一篇优美的文章来,除了他们有优美的语言精妙的构思外,主要原因是他们善于思考,善于联想。周敦颐看到莲花联想到“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茅盾看到白杨树联想到北方坚强不屈的农民,杨朔看到小蜜蜂联想到为人类默默奉献的人,陆蠡由一条常青藤联想到顽强抗争、不屈不挠、对光明与自由不断追求的抗战义士。这样,他们写出的文章就有思想深度。我们的学生能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呢?如果学会联想,即使写不出流传千古的文章,也能写出比较不错、有一定思想意义的好作文来。
学生写不好的原因,一是缺乏对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的思考,一是他们偶尔有一点思考也往往是一闪即逝,没有梳理。本节课主要任务,是以一片树叶为例,让学生从大地中拾取一片树叶,仔细观察它的特征,然后发散思维,展开联想,可以作相关联想,也可作相似联想,更可以作相反联想,想出它的象征意,挖掘它身上的人文内涵。从而写出有思想深度的写景记叙文来。当然不是会联想就能写好文章,还要教会学生结构文章的方法,先景后情,先事后理,写景要抓住特征,为议论抒情服务,情从景中来,抒情照应写景。如果学会写“一片树叶”,学生就会举一反三,学会写感悟自然感悟生活的记叙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联想的方法,培养用联想构思文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片树叶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结构写景记叙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联想,培养学生感悟自然、思考生活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相似联想使写景记叙文有思想深度。
教学难点:由一片树叶展开联想,特别是相似联想。
技术准备:学生提前每人捡取一片树叶。多媒体课件。
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上一堂记叙文写作课。(教师投影一个圆)看投影上这个圆,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1:我想到了足球。
师:为什么你会想到足球?
生1:因为它们都是圆的。
师:想的很好,请坐。
生2:我想到了烧饼,都是圆圆的。(其他学生大笑)
师:和第一位同学想的方法一样。有没有再想到别的东西的?
生3;我和他们想的不太一样,我由这个圆到了与之相关的圆周率、圆面积。
师:联想的角度非常独到,果然是与众不同,很好。
生4:我觉得我的想法也挺好的,因为这个圆非常的完整、饱满,我由这个圆想到了事情的圆满。
师:非常好,同学们刚才由圆想到了足球、烧饼、圆周率、圆面积、圆满等。同学们为什么能联想到这些东西呢?因为它们都与圆相关联,要么具有相似性,要么具有相关性。同学们用了联想的方法。同学生们用的是相似和相关联想,那么联想是否还有别的方法吗?除此之外还有相反联想。(板书:联想: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请看投影。(知识导引)
1.相似联想(投影)
由一件事物联想起和它具有某种相同或相似的事物的过程。
比如:茅盾由白杨树伟岸挺拔想到北方农民的坚强不屈。杨朔由蜜蜂酿蜜想到农民的奉献精神,人们由芸花花期短想到人生短暂、要珍惜时间。
2.相关联想(投影)
由一个事物想起与之相关的事物的过程。
比如:看到一片落叶落地联想起它的生长过程,想起它在树上的情景,想起有关它的诗句,想起有关它的故事等。
3.相反联想:是由一件事物联想起和它相反的事物过程。(投影)
比如:由文明想到野蛮,由岳飞想到秦桧,由现在的幸福生活想到过去的困难生活等。
同学们了解了联想以及联想的三种方式,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捡来的树叶,展开联想。先自己思考,然后可以前后交流3分钟。(板书:一片树叶)
师:好了,由这片树叶你能联想到什么?现在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联想,请大家畅所欲言。
生5:我想到了人生短暂。
师:你从树叶的什么特点,想到了人生短暂,说说你的联想过程。
生5:我刚摘下这片树叶的时候,它非常挺直平整,现在它已经枯萎卷曲了。由此我想到了人生也和这树叶一样,生命非常短暂。
师:由树叶的枯萎联想到人生的短暂,联想的恰当。
生6:我从这片树叶想到了我的奶奶。我捡的这片树叶很大,也很肥厚,有五根由叶蒂支出的叶脉,就像5个手指。树叶很黄,布满了皱纹,叶脉都鼓起来了。就像我奶奶厚实的大手,布满了皱纹,青筋突起,但正是这双温暖的大手,给了我无限的爱。现在奶奶已经离我而去了,我看见这树叶就不由得想起了这份割舍不下的深情。
师:联想的太好了。你从这片树叶的外形特点联想到了奶奶的大手,进而想到了奶奶的宠爱。我相信这份真情将温暖你的一生。其他同学还能联想到什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