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蔬菜病害防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十字花科蔬菜病害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 分布与为害 症 状(一) 病 原(一) 病 原(二) 病 原(三) 侵染循环 发病条件 气候条件 品种抗病性 栽培措施 防治措施 利用抗病品种 栽培防病 加强田间肥水管理 选种及种子消毒 药剂防治 思考题(一 ) 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 分布与为害 症 状(一) 症 状(二) 症 状(三) 病 原(一) 病 原(二) 侵染循环 发病条件 菌核数量 温湿度条件 栽培管理 防治措施 选用无病种子或进行种子处理 加强栽培管理 化学防治(一) 化学防治(二) 思考题(二)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 分布与为害 症 状(一) 症 状(二) 病 原 病原习性 致病作用 侵染循环 发病条件 不同生育期的愈伤能力(一) 不同生育期的愈伤能力(二) 伤口的种类 昆虫的危害程度 气候因素 栽培措施 品 种 防治措施 加强栽培管理 防 治 害 虫 选用抗病品种 药 剂 防 治 思考题(三) 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 分布与为害 症 状 症 状 病 原 侵染循环 发病条件 防治措施(一) 防治措施(二) 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 分布与为害 症 状(一) 症 状(二) 病 原 病 原 病 原 侵染循环 发病条件 寄主生育期 气候条件 邻作种类 寄主播种期 品种种类 防治措施 防治蚜虫(一) 防治蚜虫(二) 提高栽培技术,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 选留无病种株 思考题(四) 萝卜肉根被害,外部症状常不明动,但切开后可见维管束环变黑,严重的内部组织干腐,变为空心。 病原菌为野油菜黄单胞细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 病菌生长发育的适温为25一30℃,最低5℃ ,最高38~39℃。弱碱性(PH 7.4)繁殖最好,对干燥抵抗力很强,干燥状态可存活12个月。 病原菌的形态 越冬场所 种 子 病残体 幼苗子叶 水 孔 病 株 水孔和虫伤 叶 片 健 株 初侵染 再侵染 雨水、昆虫、肥料 ①高湿多雨有利于发病 ②连作地往往发病重 ③田间操作和昆虫造成伤口较多的,病害发生严重。 (1)无病区留种或无病株上采种。 (2)种子消毒:可在 50℃温水浸种 20 min或用50 % 代森铵200倍液浸种15min,然后洗净晾干播种。 (3)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2年以上的轮作和及时防 治害虫,早期和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株并深埋土中。以防止病原菌的扩散。 (4)发病期间喷施代森铵、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药剂。 分布与为害 症 状 病 原 侵染循环 发病条件 防治措施 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危害较重,是生产上的主要问题之一。该病亦称为“孤丁病”、“抽风”、“花叶病” 。一般发病率为3%~30%,重病地块可达80%以上。 幼苗受害,首先心叶出现明脉及沿脉失绿,继呈花叶及皱缩。植株矮化. 花叶型 成株被害,轻重不同。重病株叶片皱缩成团,叶变硬脆,上有褐色斑点,叶背叶脉上亦有褐色坏死条斑,并有裂痕。病株矮化、畸形,不结球。受害较轻的,病株畸形、矮化较轻,有时只半边皱缩。结实果荚瘦小,籽粒不饱满,发芽率低。 皱缩型 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 , TuMV]该病毒分布普遍,危害性大,是我国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的主要病原物。该病毒粒体为线条 状,钝化温度为55~66℃,稀释终点为2×10-3~5×10-3,体外保毒期为24~96h。病毒由蚜虫和汁液接触传染。 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该病毒除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外,葫芦科、茄科等多种蔬菜和杂草亦能侵染。病毒粒体球 状,钝化温度为55~70℃,稀释终点为10-3~10-4,体外保毒期2~4天,由蚜虫和汁液接触传染。 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有小部分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由该病毒所致。病毒寄主范围广、抗性强,侵染十字花科、茄科、 菊科等多种植物。钝化温度为90-97℃,稀释终点为10-6,体外保毒期的长短因不同株系而异。只能以汁液接触传染。 TuMV和CMV由蚜虫和汁液摩擦传染。田间病毒传播主要是蚜虫。桃蚜、菜缢管蚜、甘篮蚜及棉蚜等都可传毒。多数地区以桃蚜和菜缢管蚜传毒为主,病毒与蚜虫的关系是非持久性的。病株种子不传毒。 越冬场所 中间寄主 健康植物 品种种类 寄主生育期 气候条件 邻作种类 寄主播种期 病害发生及危害程度与白菜受侵染的生育期关系很大。幼苗7叶期以前最感病,受侵染以后多不能结球,危害重;后期受侵染发病轻。侵染越早发病越重,危害也越大。 苗期气温高、干旱,病毒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