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细菌室微生物标本的采集方法与运送.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现代感染性疾病的新特点;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同一种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可以完全不同,甚至出现同时耐多种抗生素的“多重耐药”细菌,往往使临床医师的“经验性”治疗或所谓的常规治疗根本无效。;出现一些新的感染性病原:有人统计,20世纪后期,全世界一共出现种31种新的传染病,其中病毒14种,细菌11种,寄生物6种,由于人们的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预防、治疗办法,人群又无免疫力,这些新出现的病菌在不同的地区和范围内流行,来势猛,传播快,造成巨大的损失和社会恐慌。例如:疯牛病、埃博拉出血热、新型肝炎病毒、大肠杆菌O157、出血性肠炎、O139霍乱、艾滋病、莱姆病等。; 我们应该追求: “准确的病原学诊断” “针对性病原学治疗”正确的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准确的病原学诊断的前提!;检验误差发生率哪个阶段最高;60%以上实验误差发生在分析前 ;分析前质量控制;基本原则;如何提高细菌阳性检出率?;常见不合格标本主要有以下问题: ;最有价值的细菌学检测项目;血培养标本;血培养是进行血流感诊断的最佳手段;血培养概念:;完整的血培养过程;目前血培养的问题:;
血流感染与血培养
的规范实践;
“只有在发热时,才需要进行血培养。”
;答 案:血培养的指征;“何时采血进行血培养,无特殊时间要求。”
;0;答 案:采集血培养样本的最佳时间;
“为减轻患者痛苦,只从一个穿刺部位采一份血液标本即可。”
;基本概念;采血套数;;答 案 :关于血培养套数与采血部位;
“两套血培养采集间隔无特殊要求。”
;答案:关于标本采集间隔时间;“每瓶采集多少血液无特殊要求。”
;采血量(ml)与检出率的关系;答 案:关于采集血液量;
先采生化、凝血标本,再采血培养标本。”
;血培养对无菌操作的要求比注射、采集生化、凝血等其它标本要高。
所以要最先采集血培养标本。
污染率的指标是 3%
(100份标本里只能有不到3个标本出现污染。);
“消毒的重点是足够量的消毒剂。”;皮肤消毒程序:;培养瓶的消毒程序:;“培养瓶未使用时,需要冷藏或冷冻。”; 不需冷藏,更不能冷冻。保存在15-25℃的室温即可,温度过低会导致对温度敏感的耐瑟氏菌等死亡。; “加入标本后的培养瓶夜班未能及时送到检验科,可以冷藏或放入35℃的温箱。”
; 培养瓶夜班未能及时送到检验科,存在室温即可,不能冷藏也不能放入35 ℃的温箱 。过夜不会对检测造成影响,但仍需尽快送检。冷藏可能导致对温度敏感的耐瑟氏菌等死亡。温箱会导致细菌进入生长对数期,从而错过检测的最佳时期。;“患者静脉中插有导管,可直接从导管采血。”
; 不可以,常规血培养不宜从静脉导管或静脉留置装置中采集,检出污染或定植菌的可能性较大。除非怀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请参照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采血方法。;血培养标本的拒收;培养基的选择;上呼吸道标本;上呼吸道感染:;*;不同的采样拭子对标本的检测结果有影响吗?;棉+木棍;咽拭子运送培养基;痰培养标本;病原体种类繁多而复杂;咳痰途经口咽部;我国痰细菌培养现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注意事项;培养环境:CO2
培养时间:24h,48h
菌落观察要点
结果报告:所有菌种(群),包括半定量
临床意义判定
其他病原体的检测:结核、真菌、厌氧菌、非典型病原体;咳痰标本的采集;关于咳痰标本;5种筛选标准判断14001份痰标本合格率比较;咳痰标本不合格,退检吗?;几种下呼吸道直接采集的标本;痰培养的送检次数;痰培养的运送和保存;痰培养的拒收;尿培养标本;你知道吗?;尿培养标本 ;清洁中段尿液;导尿管尿液;耻骨上穿刺吸取尿液;粪便培养标本;采集指征:;粪便标本的采集方法;粪便标本的运送;脑脊液标本;脑脊液标本的采集方法;脑脊液标本的运送;手术切口与软组织感染标本;采集方法;注意事项;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标本采集;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标本采集;闭锁性脓肿标本的采集;开放性脓肿的采集;
正确的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准确的病原学诊断的前提!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