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
[最新考纲]
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应用及相关计算。
3.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判读及应用。
[考纲解读]
1.掌握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分析与判读,能绘制地形剖面图。(重点)
2.掌握等值线图的基本特征及判读方法。 [思维导图] 考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计算
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1_500米,乙点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和乙点的相对高度是1_000米。
2.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填写下列内容。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和等高线特征。
A.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B.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C.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D.陡崖,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
E.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
F.洼地,等高线闭合,四周高,中间低。
(2)比较甲、乙两处坡度大小,并说明理由。
答案 甲处坡度小,原因是等高线较稀疏;乙处坡度大,原因是等高线较密集。
(3)图示区域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大致东北高西南低。
(4)G点海拔H是70<H<80米,G、E的相对高度Δh为20<Δh<40米。
(5)D 处陡崖顶部的海拔H为60≤H<70米,陡崖的相对高度Δh为30≤Δh<50米。
温馨提示 等高线的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密陡疏缓;凸低为脊;凸高为谷;重叠为崖。
1.根据等高线数值和分布特征判断地形类型
类型 主要特征 平原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 高原 海拔多在500米以上,顶部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小;边缘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 山地 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山脉处等高线多呈带状延伸 丘陵 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 盆地 周高中低,内部地势起伏较小,边缘地势陡峭 峡谷 两侧高,中部低,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峡谷两侧等高线呈对称分布
2.坡的类型
(1)均匀坡
(2)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如甲、乙图所示。
(3)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如丙、丁图所示。
3.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
(1)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ΔH=H高-H低
(n-1)d<ΔH<(n+1)d
注:n为两点间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2)陡崖的相关计算
H大≤H顶<H大+d
H小-d<H底≤H小
(n-1)d≤ΔH<(n+1)d
注:H大和H小分别为重合等高线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局部闭合等值线内的地点海拔高度的判断适用“大于大值,小于小值”。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200<A<300、100<B<200。
拓展延伸 几种特殊地貌的等高线分布
名称 地貌景观 等高线图 火山口 风蚀蘑菇 岱崮地貌 梯田 新月形沙丘 山前冲积扇
(2018·湖南六校联盟联考)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1~2题。
1.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 )
A.平原 B.山地 C.丘陵 D.低缓高原
2.图中有一处适合开展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至陡崖最高处,上升的垂直高度可能为( )
A.65米 B.95米 C.135米 D.225米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从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可以看出,最高处海拔在500米以下;从等高线的疏密来看,该地区的等高线密集,由此可以判断该地区主要地形类型为低山丘陵。第2题,攀岩运动适宜在陡崖处进行。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多条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据此可知陡崖出现在图中西南侧三条等高线相交处。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的变化规律可以判断其等高距为50米。根据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为大于等于100米小于200米,则运动员在攀岩运动中上升的垂直高度可能为135米。
下图中等高线最大值为500米,最小值为100米,等高距为100米。据此完成3~4题。
3.等高线①和②的海拔分别为( )
A.100米 300米 B.200米 400米
C.100米 400米 D.200米 300米
4.图中③④⑤三条河流中画法不正确的有( )
A.0 条 B.1 条 C.2 条 D.3 条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因为河谷处地势最低,则河谷两侧的等高线值为最小值,故①为100米;已知等高距为100米,从而推理②等高线值为300米。第4题,河流应位于山谷处,根据等高线“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原则,可知④处比两侧低为河谷。而③⑤两处比两侧高为山脊,不可能发育河流。
5.有关下图虚线或字母处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判断正确的是( )
A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