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致病性.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微生物的致病性
微生物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性放线菌的致病性真菌的致病性病毒的致病性2020/11/42
2020/11/43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侵入机体的数量侵入途径机体免疫力环境因素2020/11/44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毒力-病原菌致病的强弱程度。 常用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表示。即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指定的感染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LD50与细菌毒力成反比2020/11/45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侵袭性酶荚膜其他表面物质外毒素内毒素侵袭力 毒素毒力2020/11/46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侵袭力 指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可在体内定居、繁殖、扩散蔓延的能力。 侵袭力对机体无直接毒害作用。 2020/11/47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 粘附 侵入繁殖与扩散抵抗宿主的防御能力细菌的侵袭过程2020/11/48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粘附-粘附是侵入的首要条件;-利于细菌在局部定居繁殖;-粘附具有特异性;-构成粘附的物质:荚膜、菌毛及其他表面物质2020/11/49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侵入-毒力强的病原菌主动侵入非吞噬细胞的过程(伤寒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等)-决定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 侵袭基因2020/11/410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繁殖与扩散-取决于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免疫力 -决定细菌扩散能力的因素:侵袭性酶。 如透明质酸酶、溶纤维蛋白酶等。-造成后果:局部扩散(表层、深层) 全身扩散(经血液、淋巴液)2020/11/411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繁殖与扩散 血浆凝固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 透明质酸酶侵袭性酶 链激酶:分解纤维蛋白 链道酶:分解核酸 胶原酶:分解细胞间质中的胶原。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2020/11/412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抵抗宿主的防御能力-如荚膜的抗吞噬、抗杀菌物质。-某些细菌能分泌产生一些酶,可损伤吞噬细胞或抵抗体液中的杀菌物质,降低机体的免疫力。2020/11/413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毒素 细菌产生的损害机体组织、器官,并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的大分子物质。 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2020/11/414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外毒素-主要由G+菌产生-分泌细胞外,属蛋白质,不耐热;-毒性强;有特异性;-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的抗毒素, 中和外毒素作用2020/11/415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外毒素-可脱毒制成类毒素: 用于免疫预防-外毒素种类 神经毒素:破伤风杆菌毒素 细胞毒素:白喉杆菌毒素 肠毒素:霍乱弧菌毒素2020/11/416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破伤风杆菌新生儿破伤风2020/11/417
破伤风梭菌引起的肌肉痉挛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2020/11/418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白喉杆菌白喉儿童2020/11/419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霍乱弧菌霍乱2020/11/420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内毒素-主要由G-菌产生;主要指脂多糖;-耐高温;-细胞壁成分,死菌溶解释放;-毒性弱;无特异性,引起机体发热;-抗原性弱,刺激机体不产生抗毒素;2020/11/421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内毒素-不能制成类毒素,无免疫预防-致病机制 糖代谢紊乱 白细胞改变 中毒性休克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内毒素的检测:鲎试剂2020/11/422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机理:侵入机体的数量 病原菌的毒力与侵入的菌量成反比 毒强则量少,毒弱则量多。2020/11/423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机理:侵入门户 多数病原菌只有经过特定的门户侵入,并在特定的部位繁殖,才能造成感染。2020/11/424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感染的传播方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血液节肢动物性传播2020/11/425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性感染的类型细菌感染的来源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2020/11/426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性感染的类型细菌感染的类型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