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际贸易纯理论 第二章 第三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比较优势理论 第二节:相互需求理论:穆勒和马歇尔 第三节:要素禀赋论 第四节:特定要素模型 第二章课后作业 第一节: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产生前影响较大的国际贸易学说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的开端 一、国际贸易理论产生前影响较大的国际贸易学说 1、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理论主张及政策主张 2、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1、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学说 简介:产生于15世纪的欧洲,最初出现在意大利;16世纪以后,在英法两国得到了重大发展。 重商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 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理论内容 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政策主张 评价 重商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 什么是财富?货币(金银)是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货币就是财富。一国拥有货币的多寡代表着该国的富裕程度 如何获取(增进)财富? 开掘金银(并非可行途径) 通过顺差的对外贸易实现金银的积累 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理论内容 货币差额论(早期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有约翰·海尔斯和威廉姆·斯坦福德。主张由政府直接控制货币流动,禁止金银输出。对外贸易中遵循少买(或不买)多卖的原则 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托马斯·孟。反对政府限制货币输出,认为这种做法会实现他国报复,使得贸易消失。不强调每一次交易均有货币积累,强调一个年度内通过贸易顺差有所积累。 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政策主张 出口垄断主义。主张借助国家权力垄断对外贸易,商人须在国家特许下从事对外贸易 外汇管制主义:坚持国家管制贵金属的流出入。 实施奖出限入政策:反对进口奢侈品,用免税、退税、补贴、贸易特权等手段鼓励制成品出口和原料进口。禁止能工巧匠和工具设备流往国外。 管制海上运输 评价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学说 重商主义学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初步探讨,是西方关于国际贸易最早的学说。 主张国家干预对外贸易,实行贸易保护的观点;及其政策主张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商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错误的:货币不等同于财富,一国货币的多寡只决定价格水平而非富裕程度;价值产生于生产过程而非流通领域中的贱卖贵卖;单纯追求对外贸易顺差不利于国内经济平衡 重商主义仅对社会生产的流通领域进行探索,忽略了社会生产的生产、分配、消费领域 视国际贸易为“零和博弈” 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晚期重商主义出现了向“重工主义”的不自觉转变 2、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予以系统的清理,在对重商主义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自己的贸易思想。 亚当·斯密贸易理论的理论基础 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的理论基础 什么是财富?财富是上年度生产的可供本年度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总数量 如何获取(增进)财富?增加劳动 增加劳动的量:充分就业假设前提下,并非可行路径 提高劳动的质:专业化分工 绝对优势 2*2*1贸易模型:两国(A国、B国);两产品(X产品、Y产品)对应两个产业部门;单一生产要素(L,劳动) 如果我们用ax表示A国生产X产品单位劳动投入,则1/ ax 为A国生产X的劳动生产率;用ay表示A国生产Y产品单位劳动投入,则1/ ay是A国生产Y的劳动生产率;用bx表示B国生产X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则1/ bx是B国X生产的劳动生产率;用by表示B国生产Y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则1/ by是B国Y产品的劳动生产率 如果, ax bx或1/ax 1/bx,则A国在X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ay by,或 1/ay 1/by,则B国在Y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用两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进行直接比较;劳动生产率高的国家在该种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劳动生产率低的国家在该种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 绝对优势理论 示例分析 绝对优势理论的内容 评价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分析下列2*2*1模型 分析 根据对绝对优势的界定,1/ax=1/3; 1/bx=1/12。 1/ax1/ bx,则A国在X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同理, 1/ay=1/6, 1/by=1/4, 1/ay 1/by,则B国在Y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A国若放弃对Y的生产而专业化生产X;B国若放弃对X的生产而专业化生产Y,则对两国、对世界生产均有益。见:国际分工后的世界生产净效果及参与国福利效应分析 国际分工后世界生产净效果 分析:每个参与国从中获益 A国:分工前9单位劳动投入,可生产出1单位X和1单位Y供本国消费。分工后,9单位劳动投入可专业化生产出3单位X产品。 B国:分工前16单位劳动投入可生产出1单位X和1单位Y供本国消费。分工后,16单位劳动投入可专业化生产出4单位Y产品。 假定按国际间1:1的比例进行交换 A国用2单位X与B国的2单位Y相交换后,A国有1单位X和2单位Y供国内消费。B国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