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气科学概论-厄尔尼诺.ppt

发布:2018-09-15约3.33千字共6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厄尔尼诺对热带气旋的影响 在厄尔尼诺年,由于中东太平洋水温偏高,西太平洋水温下降,因此热带气旋生成的位置偏东。 拉尼娜年则相反,热带气旋生成位置较西,即菲律宾以东近海及南中国海热带气旋生成增多。 拉尼娜 / 厄尔尼诺年热带气旋平均分布 蓝圈 -厄尔尼诺 红三角 - 拉尼娜 (资料來源 :香港天文台) 经度 纬度 谢 谢! * * * * 偏东信风加强 冷 水 暖水堆积 La Nina 情形 海温异常降低 LaNina 发生 偏东信风减 弱 或转弱为西风 西太平洋堆积 的暖水东流 西太平洋 水位下降 海水压力 差减小 赤道潜流减弱 赤道东太平洋 涌升流减弱 赤道中东太平 洋海表温度升高 El Nino 发生 偏东信风 加强 西太平洋 暖水堆积 西太平洋 水位上升 海水压力 差加大 赤道潜流加强 赤道东太平洋 涌升流加强 赤道中东太平 洋海表温度降低 La Nina 发生 厄尔尼诺的生命期 Nino指数的定义 Ni?o 1+2 : (0-10°S)(90°W-80°W) Ni?o 3 : (5°N-5°S)(150°W-90°W) Ni?o 4 : (5°N-5°S) (160°E-150°W) Ni?o 3.4 : (5°N-5°S)(170-120°W) Table 1.?El Ni?o and La Ni?a Years El Ni?o Year ? La Ni?a Year 1 1951 1 1950-51 2 1953 2 1954-56 3 1957-58 3 1964-65 4 1963-64 4 1967-68 5 1965-66 5 1970-72 6 1968-70 6 1973-76 7 1972-73 7 1984-85 8 1976-77 8 1988-89 9 1977-78 9 1995-96 10 1982-83 10 1998-2000 11 1986-88 11 2000-01 12 1990-92 ? ? 13 1993 ? ? 14 1994-95 ? ? 15 1997-98 ? Nino3 区SSTA The 6 strongest El Nino events The 6 strongest La Nina events 厄尔尼诺发展大致归纳为四个阶段: (1)预兆位相(2—5月) (2)发展位相(6—10月) (3)成熟位相(12—2月) (4)恢复位相(5—7月) 二 厄尔尼诺的再现 El Nino的再现问题,即两个相邻的El Nino事件的间隔期问题。 最短的两次El Nino事件间隔为2年,但最长的为9年。换句话说, El Nino在某些年代里发生非常频繁,而在另一些年代则很少出现。 这表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循环中可能存在多种周期的振荡。 ENSO的季节锁相 (Phase Lock) ENSO的暖事件与冷事件的不对称现象 ENSO的不规则周期现象 El Nino的时间演变历程中它既有规律性, 同时又具有随机性。 El Nino的 时间演变 每次El Nino都起始 于海温增暖季节 每两次临近 El Nino的间隔时间 有 规 律 的 是 随 机 的 所以El Nino的两 个特征时间尺度 生命期 间隔期 具有确定的规律性 具有随机无规则性 El Nino的影响 1997年强厄尔尼诺事件发生过程中全球天气与气候异常事件分布图(取自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USA) 一、 El Nino对世界旱涝的影响 El Nino 发生时的涝区: 赤道中太平洋;墨西哥北部,南美南部;加利福尼亚到佛罗里达;智利中部与阿根廷;中国南方、日本东南;东非和中东;西欧、大西洋沿岸 El Nino发生时的旱区: 南太平洋辐合区;澳大利亚东北、印尼;印度西北的季风区及中国华北; 委内瑞拉,哥伦比亚,亚马逊河;南非、马达加斯加;北非、撒哈拉、苏丹 El Nino年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El Nino次年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La Nina年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La Nina次年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厄尔尼诺与亚洲季风 El Nino: 东亚冬季风、夏季风偏弱 La Nina 东亚冬季风、夏季风偏强 厄尔尼诺对西太平洋台风活动的影响 西太平洋台风数 登陆中国台风数 El Nino 年 偏少 偏少 La Nina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