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高三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1.黑龙江宁安莺歌岭遗址出土的大量商周时期陶器,造型独特,其表面有黑龙江流域独创的复合纹饰,部分陶器制作工
艺和造型风格与中原地区商周陶器存在相似性。据此可知
A.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交流密切B.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C.该地区处于中原王朝管控之下D.自然环境决定文明的发展程度
2.图1和图2分别是春秋列国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体现了
A.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初步形成B.各民族之间分歧逐步消弭
C.民族交融推动华夏认同加深D.诸侯间兼并战争日趋缓和
3.公元前201年,刘邦与功臣签订“封爵之誓”,其内容为“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公元前195
年,高帝十二年三月诏进一步强调“与天下之豪士贤大夫共治天下”;同年,与群臣定下白马之盟,立下“非刘氏不王”
“非有功不侯”的誓约。刘邦构建宣誓体系旨在
A.建立政权秩序B.扩大统治基础C.凸显君主权威D.明确等级规范
4.曹操在不到八年的时间里,于建安十五年、十九年和二十二年连续发布三次“唯才是举令”,且令中的措辞一次比一
次直白和急迫。这主要是因为
A.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态不断增强B.东汉末年因社会动荡导致人才匮乏
C.当时选官制度的弊端愈发凸显D.曹魏政权面临的统治危机日益严重
5.女着男装是盛唐时期京城妇女着装的特色之一。张首的《貌国夫人游春图》中有九位女子骑马随行,其中竟有五人着
男装。但《礼记·内则》曾规定“男女不通衣裳”。据此可知
A.女性具有较强的反抗意识B.唐朝开放、兼容的社会风气
C.骑马是女子主要出行方式D.该时期战争频繁,兵力不足
6.如表是某学校的历史研究小组收集的材料,可以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27年派驻藏大臣
1762年设伊犁将军
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A.清朝前期对外关系的发展B.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C.康乾盛世君主专制的强化D.杰出的君主康熙大帝
7.鸦片战争后姚莹考察西藏,编撰了《康輶纪行》,提出要警惕英国对西藏的侵略。张穆撰写的《蒙古游牧记》研究了
蒙古各部的地理位置及前代在这一地区的设施,认为中国北部与沙俄接壤,应该有专门著作加以考究。由此可见,鸦
片战争()
A.增强士人的务实爱国意识B.促使清廷推行洋务新政
C.使忧患意识成为时代潮流D.打破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8.1920年,邓恩铭指出,“按社会学说起来,人人都是有衣穿,有饭吃才对。为什么富的富得不得了,穷的穷得不得了?
我想社会上一般军阀、官僚、政客、资本家,只知道役使苦同胞为他们做奴隶牛马,还要横征暴敛无所不用其极”。
这表明他()
A.强调中国共产党代表劳苦大众的利益
B.认识到列强侵略是中国落后的根源
C.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社会问题
D.主张知识分子应与工农运动紧密结合
9.1952年至1957年我国各项经济指标增长率如图所示,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B.一五计划初步改变社会面貌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效显著D.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提上日程
10.1978-1988年,国家招工的农民为1110万,而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000多万人。1990年后,呈现出农
村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和内地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趋势。据此可知()
A.农村劳动力满足了市场需求B.改革开放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C.移民方向主要由边缘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