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如何解决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doc

发布:2017-08-01约3.4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如何解决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 第一,经济困难学生虽然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但和其他大学生一样,他们也都处在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充满矛盾的过渡时期。在这个特殊转型时期,有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发展性心理问题。而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和不发达地区,因为家境贫困,使他们承受着比普通大学生更大的心理压力和更多的心理冲突,如有的整日闷闷不乐、唉声叹气,有的以家贫为耻,在同学、老师面前极力掩饰心中不快,有的急于摆脱贫困,但因收效甚微而焦虑不安等,这些心理压力和冲突如果得不到及时缓解,发展下去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进而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第二,大学时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在校学习属于轻劳动类。依据有关科学研究,作为标准人的男女学生,每天分别至少需要摄入2600千卡和2300千卡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十余种营养素。可是经济困难学生由于条件,平时只能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大多数人平时很少食肉、蛋、奶类,连豆制品和植物油类也较少食用,根本无法满足身体发育和其他活动需要,导致不少人营养状况不良。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体魄,经济困难学生不良的生理状况也必然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状况。如果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身体疲乏、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第三,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数来自贫穷落后地区,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的经济差距以及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差异,使一些人在心理上极不适应城市生活。如有的贫困生在言行举止、穿着打扮方面较土气,有的同学在言语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应变能力、社会见识等方面都明显不及城市同学,沉重的心理压力加上与周围环境的格格不入,使他们不愿与人交往,适应能力下降。据有关调查,经济困难学生中性格内向和性格孤僻者偏多。 通过以上分析,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状况,尤其是心理状况令人担忧。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校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心理问题解决不好,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影响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分析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关心、引导和帮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根据近两年来在大学生中开展的咨询,共45例,经济困难学生占11例,约1/4。通过对其中经济困难学生咨询案例的分析,结合对其他一些经济困难学生的调查访谈,发现经济困难学生存在以下一些有共性的心理问题。 1、自卑抑郁心理 随着高校缴费制度的实施,给那些农村落后地区的家庭、城镇下岗职工家庭,以及因为其他各种原因并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筹措经费供子女上大学,许多家庭多方筹款,使经济困难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经理压力。同学之间物质生活水平的悬殊,是一些经济困难学生产生低人一等、矮人三分的自卑心态。如有的同学不能正确看待贫穷和落后的关系,只看到自己在经济上的贫穷,物质上的落后,用自己所短比他人所长,越比越没信心,产生一种苦涩自卑心态。进一步发展就转向抑郁心理,表现为自怨自艾、悲观失望、郁郁寡欢、情绪消沉。 2、焦虑内疚心理 和普通大学生一样,经济困难学生也有关于未来理想、目标的看法。他们感到家庭虽然贫困,可是父母和家里的亲人仍要省吃俭用供自己上大学,如果自己不好好学习,就会对不起父母,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内疚。他们一方面希望自己努力学习而不愧对父母,另一方面又想通过自己打工赚取生活费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当他们不能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就会产生焦虑、自责。若学习成绩不好,又进一步加深内疚感,痛苦不堪。根据调查资料,经济困难学生特质和普通大学生无显著差异,而状态焦虑明显高于普通大学生,其影响因素主要是经济压力大、学习负担重、人际关系紧张这三个因素,这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3、封闭性被动心理 一方面经济困难学生平时生活非常节俭,花一分钱都要再三考虑,而周围的同学花钱却大手大脚,这种较大的生活差异,使他们自尊心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数来自穷乡僻壤,从小生活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不少人性格比较内向、保守。当他们只身一人来到大学校园,不但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同学经济上的差距,而且发现自己在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与其他同学也有所不同。面对现实,他们在心理上难以适从,产生苦闷、自卑、焦虑、恐惧心理。为了逃避现实,减少内心的痛苦,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逐渐形成一种封闭性被动心理。生活中的主要表现是:较少与同学们的交往,经常独处,不愿也不敢在集体场合抛头露面,学习生活中的朋友圈很小,甚至不交朋友、不谈恋爱。 二、解决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根据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在我国一般高等院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10%20%,特困生占到5%10%,两者加起来共约占15%30%,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