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分布的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分布的研究
内容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柱,自国务院发布发展决定以来,全国各省市都在快速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北京作为环渤海地区的龙头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极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蓬勃发展,但产业发展有其规律和周期,在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中往往会忽视市场的力量,导致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本文利用企业微观数据对北京市相关产业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发展特征,提出发展中的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北京市 战略性新兴产业 空间分布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以下简称《决定》)发布,正式确立了我国未来若干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家政策。我国理论界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未有统一的定义,《决定》中明确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基于此,我国确立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本文针对《决定》中的七类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研究,但由于其中关于七类产业的划分比较模糊,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没有对应关系,因此在进行数据处理和实证研究时并不具有可操作性。本文在实证分析时选择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试行)为基础展开。
首先,对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标准进行整理,本文仅选择该标准中的四位数行业代码条目,删除各种产品统计代码,这样可以得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代码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2011)之间的对应关系。
其次,本文选择北京市2011年工业企业数据进行研究,根据上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类方法,将数据库中6000多个样本点企业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类,最后选出3595家数据点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其相关产业。在这些样本点企业中,包含节能环保产业661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542家、生物产业575家、高端装备制造业469家、新能源产业240家、新材料产业881家、新能源汽车产业227家。
根据各个样本点企业的注册地址,利用百度地图Geocoding API接口的地理坐标转换功能,将样本点企业的地理坐标抓取下来,坐标系采用WGS84经纬坐标系,将样本点导入ARCGIS软件,生成样本点的空间矢量图层(见图1)。
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分析
(一)样本点企业现状指标分析
1.样本点企业数量分析。将3595个样本点按照行业和区县位置进行汇总,导入ARCGIS软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企业数量比重较大,而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行业所占比重较小。在区县空间分布上,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比较集中于城市功能拓展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和海淀区)以及城市发展新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和大兴-亦庄新区),城市功能核心区与生态涵养区分布较少,基本符合北京市城市功能区划的定位,其中海淀区、朝阳区和大兴区、通州区分布占比较大,特别是海淀区,是多种行业集中的区域。
2.样本点企业工业增加值分析。通过将样本点的工业增加值进行分类汇总,利用ARCGIS分析显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海淀区和大兴区的增加值比重较高,离城市中心较远的昌平、密云、顺义等区县新能源汽车占比较大。信息技术产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更加靠近市区知识、技术密集区位,新能源汽车需要面积更大的土地资源也影响了其区位的选择。
3.样本点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分析。利用样本点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进行分析,其分布规律与企业数量以及工业增加值相近,中心区、远郊区较少,拓展区和城市新区分布较多。人员总量上也是海淀区和大兴区的集中度比较高,顺义区的从业人员则分布比较均匀。
4.样本点企业全年营业收入分析。从营业收入的绝对数分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及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收入水平较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所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展最好,行业收入水平较其他产业具有明显优势。大兴、海淀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明显较高,昌平和顺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营业收入较为突出。
(二)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分析
产业的集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态和产业成熟度,本文通过计算七大产业的产业集聚水平判断北京相关产业的发展状况。常用的反应产业集聚水平的指标主要有区位商和比较劳动生产率。
1.区位商分析。区位商LQ反映的是区域内某地产业部门专业化程度与整个区域相比的平均水平,它常常被用来测算某个区域某个产业的专门化水平,进而反映该产业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