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水的运动第一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
PAGE
7-
第一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课后篇巩固提升
必备学问基础练
20世纪90年头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24%,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15%。20世纪90年头以后,该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2%,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0%,但总径流量改变较小。下图为第聂伯河部分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第聂伯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A.冰川融水补给 B.雨水补给
C.积雪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2.20世纪90年头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安排发生改变的缘由可能是()
A.流域降水量增加 B.全球变暖
C.农业浇灌面积削减 D.大量修建水库
解析第1题,材料显示,20世纪90年头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冬三季的径流量占全年的39%,则春季径流量占比最大,说明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故C项正确。第2题,20世纪90年头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差异减小,说明受到了人类活动的调整作用,可能是上游修建水库所致,故D项正确。短时间内流域降水量不会有明显改变;全球变暖对河流径流量的季节改变影响较小;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浇灌面积可能会增加。A、B、C三项错。
答案1.C2.D
下图是某地区井水多年水位(地下水埋藏深度)改变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该地区井水水源补给的最主要类型是()
A.雨水 B.冰川融水
C.积雪融水 D.湖泊水
4.1965年、1966年,该地区发生了严峻的()
A.洪灾 B.旱灾
C.台风 D.寒潮
解析第3题,该地区井水水位的年际改变、季节改变大,水源补给的最主要类型是雨水。由于气温没有明显改变,故冰川融水补给、积雪融水补给的年际改变小;湖泊水补给的季节改变小。第4题,1965年、1966年,该地区井水水位比一般年份低,应是发生了严峻的旱灾。若发生洪灾,水位应比一般年份高;台风、寒潮对井水水位影响很小。
答案3.A4.B
图1为长江流域H河部分河段示意图,图2为Q点河流水位和P点湖泊水位某年随季节改变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示湖泊补给河流的主要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7、8月河流与湖泊水位改变的主要缘由是()
A.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B.南水北调调水量大
C.上游水库的调整
D.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解析第5题,据图2可知,秋季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其他季节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所以湖泊补给河流的季节主要是秋季。选C项。第6题,农业用水量及南水北调对长江流域的河湖水位有肯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两项错误;上游水库的调整会使河湖水位更加稳定,C项错误。该地河湖水位在7、8月份较低,主要缘由是受伏旱天气的影响,即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选D项。
答案5.C6.D
读某河流中游湖泊在一次洪水过程中,入、出湖径流量改变统计图,完成第7~8题。
7.体现湖泊蓄洪作用的时段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湖泊水位最高时刻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7题,湖泊蓄洪时段,入湖径流量大,出湖径流量小。依据图示曲线,体现湖泊蓄洪作用的时段是①③时段。C项正确。第8题,依据图示曲线形态,①时段乙时刻之前,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说明湖泊水位始终上升。乙到丙时段,出湖径流量大于入湖径流量,说明湖泊水位下降。丙到丁时段,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说明湖泊水位又起先上升,但此时段入湖径流量较乙时刻之前小,出湖径流量较乙时刻之前大。所以湖泊水位最高时刻是乙时刻,B项正确。
答案7.C8.B
9.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一水电站大坝下游某水文站在修坝前后测得的该河的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C分别是这条河流水源的补给形式,A是补给,B是补给,C是补给。?
(2)图中①②两曲线,哪一条是在修坝前测得的?,推断理由是?
。?
(3)这条河流位于我国地区,推断理由是。?
(4)从图中看出河流径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解析本题以河流流量改变曲线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有关河流径流及其改变的学问及读图分析实力。第(1)题,该处河流有三种补给形式,A补给较平稳,为地下水补给;B补给量最多时发生在夏季,为雨水补给;C补给量最多时发生在春季,为积雪融水补给。第(2)题,两条全年流量曲线中一条比较平稳,一条改变较大,由水电站具有调整作用即可推断出改变平稳的曲线是修坝之后测得的。则另一条流量改变较大的是修坝前测得的。第(3)题,图中河流有春、夏两个汛期,可推断出这条河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