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重命名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三).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主要代表及观点: C.思想: 二、宋朝的程朱理学 ②南宋:朱熹 朱熹又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 “存天理,灭人欲” D.影响: 成为官方哲学;传播海外(“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南宋:陆九渊的心学 (1)“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2)反省内心可得天理; “心即是理”、“吾心即是宇宙” “发明本心”、进行内心反省 ——陆九渊 “致良知”、本心是良知。 良知就是理。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王阳明 (1)“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主观唯心论。 (2)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2、明中后期:王阳明的心学 对比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①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②都是儒学的新形式;③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自然欲求;④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 1、同: 2、异: ①前者认为世界本原是客观存在的“理”;后者认为“心即理”是主观的。②把握“理”的方法:前者主张“格物致知”;后者主张内心反省,致良知。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 三从四德: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2、积极作用: 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1、消极影响: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宋明理学可取的一面: ①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②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宋明理学不可取的一面: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2012年内蒙古考纲: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政治: 一、明清之际儒学活跃的背景 2.经济: 3.思想: 专制统治强化,统治腐朽,封建制度衰落;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农民起义频发。 商品经济的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缓慢发展;土地高度集中、赋役沉重。 儒学纲常礼教腐朽(理学崇尚空谈,不解决实际问题)、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文字狱)严重束缚人们思想;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认识:存在决定意识。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1、李贽的“异端”思想: 材料1: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 材料2: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续焚书》 材料3: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反对将孔子和儒家经典神圣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焚书》《藏书》 材料5:“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材料4: “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而“不生于一”,并非生自“三纲五常”的天理。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1、李贽的“异端”思想: 批判“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强调个性发展,男女平等。 《焚书》《藏书》 评价: A.他的思想一定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