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ppt课件.ppt

发布:2018-10-11约1.4万字共7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尿酸血症 与痛风 高尿酸血症(1) 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就是高尿酸血症。每个医院检验室的正常参考值略有差异,一般来说,血液中尿酸: ----男性420μmol/L(7mg/dl), ----女性350μmol/L(6mg/dl) 高尿酸血症(2) 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中只有5~12%会得痛风,其余者都没有任何症状,因此尿酸过高并不等于痛风。 大多数的高尿酸血症可以持续终生不出现症状,但是血尿酸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发生痛风和尿路结石的机会就多。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重要生化基础。 体内尿酸来源及排泄 人体内尿酸有两个来源, 从富含核蛋白的食物中核苷酸分解而来的属外源性; 从体内体内细胞的核酸分解代谢产生,或体内氨基酸、磷酸核糖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而来的属内源性。 人体每日约产生600~900mg尿酸盐,2/3从尿液中排出体外。如果肾功能不良或者机体产生的尿酸过多,血液中的高浓度尿酸就会引起关节内的结晶沉积。 原发性痛风:的患者中约有60~90%尿酸排泄减少; 继发性痛风:因为人的肾功能严重损害肾脏排泄尿酸障碍而导致痛风发作。 痛风发作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 高浓度血尿酸持续足够长时间,会造成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腔沉积,会吸引中性白细胞来吞噬这些“异物”,局部白细胞堆积,而出现红肿热痛的急性炎症反应。 痛风患者在急性关节炎发作时抽血,约有30%尿酸值是在正常范围之内,所以必须请医师作正确诊断,以免误诊及治疗。 痛风的发现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 ?-----公元前5世纪希波克拉底,就对痛风进行了描述记载,痛风是一种急性关节肿痛性疾病,特点是来去突然; -----1679年雷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到尿酸结晶,但当时不知是什么; -----1797年1848年现代英国人 测出血中有尿酸存在,开启了生化检验之门; -----上世纪50年代以前,痛风在东方中被视为少见病,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蛋白类食物大量增加,痛风盛行。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痛风是一种世界性的疾病。 痛风的药物治疗 六世纪民间使用秋水仙的根茎治痛风,当时当作泻剂排毒使用; 1820年法国两位学者分离纯化秋水仙素,使之成为传统治疗; 1950年使用降尿酸药物丙磺舒,促进尿酸排泄; 1963年使用别嘌呤醇,抑制尿酸合成而降低血尿酸水平; 1970年发现苯溴马隆有明显的促进尿酸排泄作用。发展到今天,痛风已成为有多种药物综合治疗的疾病。 我国痛风的发病率 我国1958年以前仅有25例痛风报道。 80年代后,随着我国社会的变革,饮食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食物中含高能量、高嘌呤类物质者显著增加,平均寿命的延长,痛风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90年代北京、江苏等地有几千例报告,因痛风住院人数直线上升,南方上升趋势比北方更明显。根据估计,国内痛风患者约有1200万,而血中尿酸值过高者约有1.2亿﹝约人口的10%﹞。 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中只有5%~12%会得痛风,其余者没有临床症状。 高尿酸血症不是痛风 ?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中只有5~12%会得痛风,其余者都没有任何症状,尿酸过高并不等于痛风。 大多数的高尿酸血症可以持续终生不出现症状,血尿酸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发生痛风和尿路结石的机会就多。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重要生化基础。 . 高尿酸血症会引起肾脏损害 肾脏是尿酸的主要排泄器官,尿酸排泄障碍,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又可造成肾脏损害,影响肾脏尿酸排泄, 造成肾脏损害的因素主要有: ----血尿酸水平:长期持续的高尿酸血症,造成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脏; ----酸性尿液:尿液pH5.5时,尿酸盐的溶解度低,易形成结晶,沉积于肾脏; ----脱水或血容量不足,尿液浓缩,尿酸浓度增高,易形成尿酸盐结晶; ----药物:某些利尿药,如速尿、双克、利尿酸,可减少肾小管对尿酸的分泌,增加分泌后的重吸收,导致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引起的几种肾脏损害 常见的肾脏损害有以下几种: ①.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也称为痛风性肾病、尿酸盐肾病、痛风性间质肾炎②.急性梗阻性肾病; ③.尿酸性肾结石 高尿酸血症引起急性梗阻性肾病 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白血病)化疗或放疗、严重创伤和手术时,核蛋白分解明显增加,短期内血尿酸水平急剧升高,大量尿酸结晶广泛阻塞肾小管,在肾集合管、肾盂肾盏及输尿管内沉积,导致肾内外梗阻,出现少尿、无尿、氮质血症,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上称之为急性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