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鱼类学与动物生理生物化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863 《鱼类学与动物生理生物化学》
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鱼类学部分(占总分50%)
一、考察目标
鱼类学是水产养殖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介绍鱼类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生活习性、系统分类和地理分布等。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从鱼类形态构造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全面认识鱼类的生命本质,掌握鱼类形态学、分类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掌握鱼类各器官的主要构造和机能,以及鱼类比较解剖的方法,了解鱼类的分类系统及各分类阶元的主要特征,能编制和熟练使用分类检索表,熟悉常见鱼类和淡水主要经济鱼类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和经济意义,培养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水产养殖问题、提高增养殖效果的实际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鱼类学知识基础。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单选题10分(共10题,每题1分);填空题10分(共10题,每题1分);名词解释10分(共5题,每题2分);简答题25分(共5题,每题5分);论述题10分(共1题,每题10分);鱼类分类检索表10分(共1题,每题10分)。共计75分。
2、内容结构
鱼类形态学(35%)、鱼类分类学(30%)、鱼类生物学(35%)。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 形态学部分
掌握代表性鱼类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特征,重点掌握各系统和器官的解剖位置、形态特征及其不同类群间的变异,以及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在研究鱼类分类和进化上的意义。掌握鱼类的定义与起源、进化;掌握鱼类皮肤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硬骨鱼类、软骨鱼类骨骼的部位、结构域功能;掌握鱼类肌肉的分类与功能;掌握鱼类的消化、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的器官及其功能;掌握鱼类感觉、内分泌器官及其功能。
2. 分类学部分
掌握鱼类分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鱼类分类系统,掌握鱼类系统演化、亲缘关系及多样性,重点掌握淡水主要经济鱼类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及其经济意义。掌握鱼类分类的基本步骤与方法;掌握软骨鱼类与硬骨鱼类的区别;掌握濒危、珍稀、经济鱼类的分类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及其资源现状,尤其是鲤形目、鲇形目、鲈形目等我国主体经济鱼类的相关基础知识。
3. 生物学部分
掌握鱼类年龄、生长、摄食、呼吸、繁殖、早期发育、感觉、行为、分布和洄游等各种生命机能的本质及其与环境的联系,掌握鱼类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了解鱼类生物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在鱼类增养殖、鱼类资源保护和渔业生产科学管理中的应用。掌握鱼类年龄与生长的基本规律及其在资源调查、趋势变动与预测方面的应用与进展,掌握年轮形成的原理,研究年龄和生长的方法,外源和内源因子对鱼类生长的作用方式及其关系,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的意义与使用, 深入认识分析鱼类阶段性和季节性生长特点的实践意义;掌握鱼类摄食与营养的基本规律,鱼类的食性类型及食性转换的生物学意义,鱼类对食物的选择性和摄食量变动的规律与原因,确定鱼类日粮的方法与意义;掌握鱼类繁殖策略和繁殖技术的关系,影响鱼类性腺发育的因子及其作用机制,产卵场形成和变动的原因,鱼类早期发育阶段大量死亡的原因;掌握鱼类栖息环境的特点及各生态因子对鱼类的影响,掌握鱼类种内、种间及其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深入认识鱼类的生活环境及鱼类对生活环境的适应。
四、参考书目
《鱼类学》,谢从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
动物生理学部分(占总分数的25%)
考查目标
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是水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动物生理学不仅要描述一个生命活动的现象,还要探讨该生命活动是如何发生、如何进展和如何终结的。通过认识和了解动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从整体和环境、器官和系统以及细胞和分子的研究水平来解释各种生理现象;从比较的观点掌握生理功能的调节和调控的活动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有效地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保障动物的健康,保护动物资源,促进动物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试卷结构
单选题;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 。
考试要求和内容
1、动物生理学的细胞学基础
要求: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和转运机制,由离子通道型受体和由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生物电产生机制、传导特性、和传递机制,骨骼肌收缩和兴奋-收缩耦联机制。熟悉细胞膜物质转运和跨膜信号转导作用间的相互关系,细胞的兴奋与离子通道的状态和膜通透性之间的关系。
内容:
1.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1.2细胞的信号转导机制(由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由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3生物电产生机制(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局部电位的产生机制;兴奋性变化与离子通道状态之间的关系;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它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