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课件.ppt
——优化农机工业布局,形成几个分布合理、各具特色的农机制造业产业集群在新阶段,中国农业装备制造业要立足国内,面向全球,走向世界,由农业机械生产大国向世界农机强国进军。*ppt课件4.发展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走农业机械共同利用和高效利用的发展道路经济有效农民欢迎市场兴旺符合国情实现共赢*ppt课件着力支持有一定规模和较强服务能力的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创新农机服务模式,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规范服务市场,完善服务机制,创建农机服务品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ppt课件5.统筹人才建设工程,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人力资源保障,统筹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和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工程提升,把农机培训提升为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扩展,把农机培训与农民转移就业培训结合起来,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做出更大贡献*ppt课件*ppt课件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目前所处的阶段二、发展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三、发展展望与举措*ppt课件1)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经了四个阶段:一是1949至1980年,创建起步阶段。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著名论断。国家支持群众性农具改革运动,在有条件的社队成立了农机站,迅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机管理、科研、教育、制造、流通、鉴定、推广、监理、维修和服务体系。二是1981至1995年,体制转换阶段。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集体农机站逐步解散,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的直接投入逐渐减少,农民逐步成为投资和经营农业机械的主体。适合农村小规模经营的小型农机具、农用运输车等应运而生。*ppt课件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经了四个阶段:三是1996至2003年,市场引导阶段。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劳力呈现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短缺的趋势。小麦跨区机收等农机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高效率的大中型农机具开始恢复性增长。联合收割机异军突起,一度成为农机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四是2004年以来,依法促进阶段。当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公布实施,购机补贴资金政策开始启动,规模逐年扩大,显著拉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机工业增长。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ppt课件2)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进入中级阶段从装备水平上看,2010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9.2亿千瓦,比2005年增长34%,比1949年增长了1万倍以上;高性能、大功率的田间作业动力机械和配套机具快速增长,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384万台,是2005年的2.75倍,年均增长22%;水稻插秧机、玉米收获机分别达到33万台、13万台,分别是2005年的4.2倍、14.5倍,年均增长分别达到33%和171%。
从作业水平上看,全国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2010年已达到52%,比2005年提高1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3.2个百分点,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已降至36%左右,农业生产进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时代。小麦生产已经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水稻、玉米生产机械化快速推进,水稻机械种植水平从2005年的7.1%提高到2010年的20%以上,水稻机收水平从33.5%提高到60%以上,玉米机收水平从4%提高到25%。畜牧业、渔业、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的机械化全面发展。*ppt课件2)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进入中级阶段从制造水平上看,我国农机工业从无到有,规模以上农机生产企业达到2000多家,科研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已发展成为世界农机生产大国。
从服务水平上看,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机销售、作业、维修三大市场蓬勃发展。2010年,全国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5万个,作业服务总收入达到3700亿元,比2005年增长63%。特别是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2010年超过2万个,入社人数达到33万人,4000多万农机手已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力军,有力带动了先进农业技术的集成化应用、规模化推广,促进了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ppt课件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40~70%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40~20%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跨入了中级阶段*ppt课件2007年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史上由初级阶段跨入中级阶段的转折年,标志着农机化发展的一个新里程碑。*ppt课件表1划分农业机械化发展阶段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