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四年级语文上册设计第七单元教案设计.docx

发布:2024-08-01约1.06万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单元

【单元导读】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让我们来认真阅读本组课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综合性学习,在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

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让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的思想,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养成正确认识优点与缺点的习惯。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振兴中华”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富强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二、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整体感知全文。二、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读书?为功名?为利禄?为修身?这些未免太局限于个人得失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年年仅12岁的周恩来给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回答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什么他会立下如此远大的志向呢?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

共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这份赤诚的爱国之情。

(二)预习要求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感受较深的地方作上标记,并写上自己的体会。

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在小组内交流学习的收获及自己不懂的地方。(三)学情检测

题目解析

“崛起”是“兴起”的意思,“之”的意思是“的”,题目的意思是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这是少年周恩来从小立下的志向,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本文以周恩来的这句话为题,直接点明了中心。

学生自读课文,交流初读的感受。

生1:我真的很佩服周总理,12岁就立下了志向报效祖国,我要向他学习。

生2:我读书原本是为了以后挣钱过好日子,可和周总理比起来,我觉得很惭愧。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各有特点,看来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对大家启发不少。

2.整体感知

梳理课文,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明确:周恩来目睹国人受辱,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紧扣词语,精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明确:没处说理、耀武扬威、衣衫褴褛、得意洋洋、训斥、紧握拳头。(3)归纳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情感。

明确:本文主要写了周恩来少年时代目睹了中国人在租界受洋人欺凌都无处说理的事情,感悟到“中华不振”,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

远大抱负。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句段解读,质疑探究。二、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这篇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熟悉字词的基础上体会了人物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我们带着问题进一步剖析文章。

(二)句段解读

1.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

明确:12岁的周恩来从江苏淮安来到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争夺在华利益的

一个重要地方,是民族危机深重的地方,通俗的理解,好比是一群恶狼争抢着一块肥肉。

2.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耀武扬威的巡警。

明确:“背”和“闯”两个词充分体现出周恩来一心想到租界看个究竟的好奇心和决心。“闯”字又带有豪壮之意。第二句中“大不相同”说明差别很大,租界的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反衬出别的地方冷冷清清,商业萧条,同样是中国的土地,差别都很大,更令人疑惑。

明确:周恩来把个人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奋斗。

(三)质疑探究

画出感悟最深的地方,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交流反馈,自主思考。

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

为什么中国巡警不惩处洋人,反而训斥中国妇女?

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紧握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3.研读重点,深入感悟。

引导学生结合抓关键词谈感受。

抓住“惩处”辐射等关键词,理解“中华不振”的内涵。

引导学生想象妇女、洋人,围观的中国人各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妇女悲伤无助、有理无处说;洋人仗势欺人、得意洋洋;围观的中国人气愤不平却敢怒不敢言。

(四)感悟写法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为我们介绍了敬爱的周总理小时候的故事,语言生动,人物的神态细腻,也透过人物间的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烘托出了人物形象,激励着我们去努力奋斗。

(五)课堂小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他满腔的爱国热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祖国的希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后立志报效祖国。

?“中华不振”——疑惑不解 ?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