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宁波市2012年高三十校联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doc

发布:2017-06-07约2.57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宁波市2012年高三十校联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D (A项“节骨眼”读jiē;B项“浸渍”读zì,“甲壳虫”读qiào;C项“花骨朵”读gū,“叱咤风云”读zhà) 2.D (A项“漫骂”应为“谩骂”B项“考问”应为“拷问”C项“争辨”应为“争辩”) 3、B(“决不”应为“绝不”;“交相辉映”意为谓各种光亮、色彩等相互映照,搭配不当;“奇货可居”比喻依仗某种独特的技能或事物以获取功名或财利,贬义。) 4、C(A项应为“所有角色都由……死囚出演”;B项应为“强度最大”、“公之于世”;D项应为“首轮审判中职位最高的”) 5、洗染 梅蕊香 包容与隐忍 6、他身高只有1.91米,而且毕业于哈佛,林的成功证明,在非举国体制培养下,不依赖特殊的身体条件,华人运动员一样能成功。(句式可以不同) 7、评分标准:①应有对民乐队的热烈欢迎;②应简介民乐的民族性、历史性以及管弦演奏为主的基本特征;③应符合主持稿语言的现场化、抒情化和口语化的要求。 8.C(名言则往往限于某一个侧面,因而执着于名言,常常难以把握心体) 9.D(王阳明主张学问先要为自己,而不是为人之学) 10.老子的不可说之域往往被理解为形而上之道,与为道过程相关(1分);王阳明的非名言之域指心体,指致良知与知行的互动过程中对心体的体认(1分);老子不断地追问形而上之道有所不同,王阳明更多地将不可说的心体与个体的存在联系起来。(1分) 11、“年轻人”是线索人物,推动了对话的展开;引导了读者对肖夫人故事的感情发展,增强了结尾的出人意料之感。 12、(1)运用反讽的手法,揭露了肖夫人世俗轻浮。 (2)运用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肖夫人贪恋金钱、爱慕虚荣的本质。 13、内容上:表现了肖夫人家的富有,突出夫妻二人的庸俗 结构上:为文中的误会层层蓄势,增强了结尾出人意料的效果 14、肖先生:15年前他是个热爱艺术,厌弃金钱,追求自然美,追求真爱的浪漫青年;15年后他是个为了得到爱情,而不惜舍弃艺术,追求金钱和权势(工作忙、给海军上军画肖像)的世俗的画家。 15、①结合肖夫人,可以谈人生的选择应有发展的眼光,或人生选择不能为金钱迷惑了双眼;②结合肖先生,可以谈人应坚持自己的本心,不因他人而动摇,不为外物所诱惑。 16.C.“按”应理解为“观察,考察”。 17.A或B.两个“以”都表原因。B项前一个“者”表示“……的人”,后一个“者”是表后置的定语;C项前一个“于”相当于“近于,到”,后一个相当于“比”;D项前一个“且”有“将要”的意思,后一个“且”表“尚且”。 18.D。A项将士们是割下战死疆场的中原人及野外行人的耳朵去邀功请赏。B项错在“在民众间广为流传”,原文只说“稍稍传播”。C项举孔子、屈原、贾谊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能流传下去的诗歌不一定都要“合乎中声”。 19.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 20. ①沈君既对上愤恨朝廷的边疆军务一天天松弛,对下又痛恨将士们每天随意残杀百姓来蒙骗国家。 ②将来国家采集诗歌的使者出来看到了,能够遗弃这些诗文么? 21.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抒发了作者对山中人心地平坦的赞美之情,“朝朝近浮名”则表露了作者对长安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鄙夷。全诗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终南山的向往和对尘世生活厌恶。 22. 最能体现“横空盘硬语”语言特色的是诗歌的一二两句。首句的“塞”字显得夸张而突兀,给人以生硬之感。第二句“日月石上生”则硬得出奇,硬得惊人。这两处“硬语”写出了终南之大和作者游兴之浓。 “长风驱松柏”的“驱”字能将千松万柏都被山风吹得向一边倾斜表现得形神毕肖,极具力度,给人以“险硬”之感。“声拂万壑清”的“拂”字把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统一起来,使读于看见万顷松涛之际,又听见万壑清风,增强了风声的“硬度”。(学生答题只要能找到这四个例子当中的两例,分析在理,即可给满分,只举一例最多给两分) 23、孔孟都主张对君臣双方应都有要求,强调君臣各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24、孔子只是笼统地提出君臣都应各守礼义;而孟子则谈得相当具体,他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对君主的要求更加严明,其爱憎情感更加鲜明。其主张更有人民性。 25、(1)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2)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青霞先生文集序 沈君原来就因敢于直谏而为当世的人们敬重,他写作的诗歌文章又对时政有许多讽刺。这些诗歌文章逐渐传播开来,朝廷上下都惊恐不安了。他们就开始竭力地造谣和构陷,终于铸成沈君的杀身大祸。沈君死后,那些担任边防事务而一起以谗言陷害沈君的人,不久就因犯罪被撤职。又过了不久,原先仇恨沈君的宰相也被罢官。于是,沈君的门人给事中俞君,就将沈君生平所著的诗歌文章收集起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