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论文.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科学课论文
篇一:小学科学高效课堂论文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高效课堂教学
大庄镇中心小学 黄芬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当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从科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结果对比” 。这种现象引发我们对科学课堂教学的思考: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构建小学科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现将本人的一点感悟道出,与各位同仁共商。
一、灵活把握教材,做到合理安排
1、准确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用教材教”并不意味着教学可以“任意施为”。它必须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熟练把握的基础上,是在充分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之上实施的。教学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知识背景和特点来进行教学。
2.教师应是课程的创生者。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我们更应具有教研能力,特别是要有这样一种能力——能够捕捉到学生感兴趣的物体或事件,及时地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这其实就是在创生课程。组织学生对这些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和探究,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质疑、探疑、释疑。例如一些突发事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天
空中的日食、汶川的地震、成灾的海藻??这些都是可以和课堂相联系。我们要把握好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断用层层深入的问题保持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展示各种情景,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质疑,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科学探究是科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和实验验证、交流表达等过程。而这些过程的经历首先便要发现问题。因此,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是探究活动得以开展的首要条件。创设的情境要能使学生通过观察,产生具体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开放度不能太大,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不能离学生的生活太远。
三、教师有效引导、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我们理应全程参与指导,只是要掌握好指导的“度”。指导并非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启发思维,适时地点拨,指导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表现为启迪和激励。如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可给予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完善方案;在学生开展实验时,教师应全程参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帮助;在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围绕关键问题开展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闪光点,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引导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给孩子们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观察、质疑、猜想、探究、归纳,让学生在已有
的经验与需要探究的问题之间建立起联系。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观点或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思维。还可以引导其他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开展讨论、交流,从而从学生中产生新的想法。 总之,课堂教学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在科学课上,教师创造情境将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十分重要。感受到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的方便,意识到科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科学,用科学,将来更好地造福人类的价值观。
篇二: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科 学 教 学 论 文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科学》
作者:谢世平
小学科学是在自然的基础上更全面,更科学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科学真谛能力的一门学科。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引导学生经历和寻找得出结论的过程并在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切实带领孩子们一起去领略科学探究中的乐趣呢?
一、“探究”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小学三年级学生是《科学》课初始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勇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针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总结、验正的。,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再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口问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个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究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一个乐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