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竹影》教案.doc

发布:2018-12-11约3.57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主备课人 朱宝琴 授课人 授课时间:2010年 月 日 课 题 18、竹影 个人补充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 1、了解丰子恺及其散文作品和漫画。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风格差异。 过程 与方法 1、体会课文中生动的语言描写。   2、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充满童趣的活动中蕴含着艺术和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趣,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提高艺术修养。   重点及突出 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难点及突破 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学法指导 教法:1、朗读法 2、小组合作探究法3、思维拓展法。 学法:1、朗诵法2、自主质疑法。 教具 磁带、录音机 (安排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学习内容 学生的活动 教师的活动 学习内容 学生的活动 教师的活动 一、导入新课 由《童趣》一文导入,引出丰子恺的话“人间最富有灵气的是孩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丰子恺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二、作者介绍 丰子恺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在绘画、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这些成就与他从小就爱在生活中去发现、思考是分不开的。下面,就让我们从阅读作者的文章开始,走近丰子恺。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教师可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好在哪里? 五、拓展欣赏 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六、口语交流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 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创作的故事。 轻声朗读 思考、划出句子 学生深情朗读 找到后在小组内朗读 学生比较,并尽量能用到文中语句。 导入 归纳作者相关资料,提示:重要作家的信息一般包含五个要点:姓名、时代、出生地、评价、代表作品。要求学生把代表作品《缘缘堂随笔》在课本上作旁注。 点名朗读得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 指导学生看课本前面的插图 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板书)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在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八、课堂检测(见后) 九、作业(完成练习册及《同步智慧练习》18课) 学生回答 做练习 教师归纳演示板书 巡视,检查学习情况 课后反思改进建议 附:课堂巩固达标检测卷(略)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惬( )意 口头禅( ) 参差( )不齐用笔蘸( )了朱砂( )来撇( )的 二、课外拓展 (一)不知故乡 ①我不知我的故乡该在哪儿。 ②襁褓中,故乡可能就是母亲亲爱的目光,远离了母亲,我想我肯定会哇哇大哭的,不然,做母亲的有事离开何以要偷偷地走?有了记忆,故乡是家,高高的门槛把世界分作故乡与异地,好不容易跨出大门还要回首望一望家是否依旧。稍大,故乡变作了熟悉的村子。十里外的小镇是不敢去的,害怕忘了回家的路。 ③我从来都不去想大西北的,事实却让我身临其境。于是,让我舍得为故乡流泪,让我舍得为故乡贴金,每每回家一趟,总会花些辰光去走走旧地。 ④而今,我回来了,离家五百里,都在江南,给人感觉似乎就在村口。故乡不再是少时的内涵,它是爷爷山间的息地与父母的花发和病躯。 ⑤故乡是酒,时久而味弥醇。 ⑥我不知我的故乡该有谁。 ⑦我知道乡下那时的干部很多,书记、会计、大队长、小队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