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第三册《儿童乐园》教学实录反思.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师大版第三册《儿童乐园》教学实录反思
〖教学目标〗
1.创设“发练习本”的具体情境,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儿童乐园”的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3.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读法。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2节课(第4页至第5页)。继上一节课“数一数”对连加算式有了一定体验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提出并解决其中需要列连加算式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并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属于市区学校,硬件设施较好,有多媒体教室,可以随时使用。学生的年龄集中在7岁半。家长素质相对较高,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并能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提前的辅导。经过一年对新教材的接触,学生已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信息和提出简单问题,可以在小组内有序合作、与人交流,能用数学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
〖课堂实录〗
(一)创设“发练习本”的情境,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老师抱来一摞练习本。
师:老师要给3位新来的同学发练习本,每人发2本,一共要发多少本?
生:2本2本发,一共发3次,是6本。
生:可以列连加算式进行计算:2+2+2=6(本)。
师:如果老师要给第一小组的10人,每人发2本,一共要发多少本呢?
生:2个2个数,2,4,6,8,10,…,18,20,就是20本。
生:算式是:2+2+2+2+2+…+2=20(本)。
师:(追问)你一共加了几个2?
生:10个2。
师:老师要是给全班每人发2本呢?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并说说列式的体会。
生:老师,算式太长了,都快写不下了。
生:太麻烦了。
师:像这样的加法问题在我们生活中会经常遇到,同学们觉得列连加算式太麻烦,是吗?今天我们就来改进它,看看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有没有简便的写法。
(二)结合“儿童乐园”的问题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1.师:下面老师带你们到一个大家喜欢去的地方。(课件演示:儿童乐园)
请大家仔细观察。(1)把你观察到的数学信息告诉同桌的伙伴。(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3)小组长记好本组成员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全班汇报。
(小组汇报)
小组1:有多少人坐小飞机?
小组2:乘小火车的有多少人?
小组3:坐在椅子上休息的有多少人?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上面的问题,为抽象乘法算式打基础。(请4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1)坐小飞机的有:2+2+2+2=8(人)。
(2)乘小火车的有:4+4+4+4+4+4=24(人)。
(3)划小船的有:3+3+3=9(人)。
(4)坐在椅子上休息的有:1+2+3=6(人)。
3.结合上述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出乘法算式。
师:像2+2+2+2这样4个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2×4=8(人)或4×2=8(人),(师边说边板书。)
2×4读作2乘4,4×2读作4乘2。(学生跟老师读)
生:(举手发言)老师,我早就听我爸讲过,中间的叉号就是乘号,还能用“二四得八”算出来!
师:(投去赏识的目光)你知道的真多!除了中间的符号是乘号,我们把2和4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8叫做积。(师边讲边板书)
4 × 2 = 8(人)
乘 乘 乘 积
数 号 数
让学生向同桌介绍算式2×4=8(人)各部分的名称。
4.请学生结合上述解决“儿童乐园”中数学问题的过程,每人选择一道连加算式,把它改写为乘法算式,并说一说可以改写的理由。
生:我看到有3个3相加,就列式为3×3=9(人)。
生:我数了数有6个4,就是6×4=24(人)或4×6=24(人)。
生:老师,我发现两个乘数不一样时,可以列出另外一个乘法算式,两个乘数一样时,就只有一个乘法算式。
师:(投去赞许的目光)你观察得真仔细!(同学们主动给他送去了掌声)
师:(指着算式1+2+3=6)这个算式谁会用乘法表示?
(学生沉默)
生:老师,这个算式的加数不一样,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
师:是吗?(做恍然大悟状)我们来仔细看看(和前面能用乘法算式表示的连加算式做比较),什么样的连加算式可以用乘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