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再别康桥课件1.ppt

发布:2017-02-16约3.4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作者简介 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 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和上海之间疲于奔命,但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中。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为什么不说杨柳,绿柳而要说金柳? 与夕阳相映,形成金色之感。 金是最富贵的一种颜色。这里的柳已经不是普通柳树了,而是代表着整个康桥,他在作者心目在中是十分高贵的! 作者还把柳树比作新娘,连影子都是灿烂的,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的时刻,由此可见,康桥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为什么徐志摩却愿意做这样的一条水草?? 而水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招摇”一词表现了水草的快活与轻松。这种水草在柔波里招摇的意象,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 第六节:为什么诗人不能放歌? 因为他马上就要离开康桥了,一想起离别,诗人的心情马上变得万分沉痛。所以诗人说“我不能放歌”。离别时候的沉重压得人发不出任何声响。? 怎样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悄悄无声,笙箫有声,这是一对矛盾,但在作者这里却达成了统一。诗人内心一定翻滚如大海,但是离别愁绪压倒了一切,所以痛苦的笙箫离别曲只能在心中回荡。这是多么沉重的痛苦啊。(别离的笙箫是悄悄的,看似矛盾,实际上在这里达成了统一,悄悄有孤寂的意思,离别的笙声更加剧了作者内心的孤寂)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色轻轻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西》)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走出康桥—志摩的诗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毋须欢喜,? 转瞬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是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作业: 1、用你最漂亮的字抄写全诗. 2、自古写离别诗作的可谓数不胜数,请写出至少三句,并注名作者及出处。 3、用散文的语言改写其中的一节诗. * * 背景介绍: 1920年,徐志摩来这里研究文学,他称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1922年徐志摩回国前夕,写下了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我难得的知己”“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1928年7月,徐志摩重访英伦,故地重游,物是人非,千般感触涌上心头。因此便有了著名的抒情诗《再别康桥》。 徐志摩在中国新诗史上 是位毁誉不一的诗人。1918 年到1928年,他三次旅欧, 在英国伦敦剑桥大学研究英 国文学时,曾在康桥河里划 船,在康桥上漫步,陶醉在美丽的大自然怀 抱中。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 一夜》、《猛虎集》,代表诗作《再别康桥》、《偶然》、《云游》等,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是使诗人获 得巨大声誉的诗作。 徐 志 摩 与 张 幼 仪 (剧照) 徐 志 摩 与 林 徽 因 徐 志 摩 与 陆 小 曼   徐志摩生于富商家庭,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国留学,1920年赴英国留学,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英,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婚,同年8年离别剑桥起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戈尔漫游欧洲。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他的新诗可堪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同样受到同人、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遗憾. 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难怪这位英年早逝的文坛巨星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我的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