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良好卫生习惯养成交流材料.doc

发布:2018-10-06约1.34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 学校的卫生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学校师生素质高低的综合反映。但由于同学们还存在许多不良的卫生习惯,经常给校园文明带来不良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环境是保证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基础.走进教室的一瞬间,干净整洁的环境必然让人心旷神怡。但是,有些学生不爱卫生,乱丢垃圾,见到教室地面上有垃圾不捡,教室里经常难保持洁净的环境,免不了让人烦恼让人忧。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使人一生受益。在儿童时期,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是社会的共同责任。该如何促使他们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呢?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要培养学生从小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就要注意平时的养成教育。从孩子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对他们进行卫生习惯的培养。例如,要求每位孩子必须熟记:弯弯腰、捡垃圾,卫生习惯别忘记。每一节课下课铃声一响,当值日生一声“起立!”时,孩子们就会马上从座位上站起来,尔后马上弯下腰,看看自己的座位下是否干净,如果发现地面掉有纸屑等马上捡起来放进垃圾箱里后再休息玩耍。不光班主任自己每节课下课后这样训练,还应该与其他科任老师取得联系,请他们也这样要求孩子们。经过长期训练,孩子们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就会逐渐形成,久而久之,班上就没有一个孩子随地扔纸屑了。如果有谁不小心把纸屑掉在了地上,其他同学看见了,也会主动捡起来。 在班级内部挑选有责任心的同学担任卫生委员,负责检查每个小组的卫生,监督学生把掉在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每天早上或下午一节课后,出操前,卫生委员立即提醒大家把自己座位周围清理干净。久之,习惯成自然。这减轻了卫生委员的负担。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作为班主任,与学生关系密切,教师的言行、思想意识,都会被学生注意和摹仿。例如:教师在上课时产生了一张废纸,轻轻一揉,一个漂亮的动作将之投向废纸篓,至于投进投不进则置之不理。那么这个班级的卫生状况将可想而知。 作为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反之,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则坚决不能做。在教室里见一次废纸或粉笔头,教育学生拣起来,那是相机教育,收效甚微。现在改变了策略,例如在队会上说过:“师生一齐每日三弯腰”后,每次见了纸屑自己捡,老师的行动是无声的命令,在这样的管理下,学生渐渐养成了讲卫生的习惯,随意丢纸袋的现象很少发生,偶尔有纸屑掉在地上,也有学生主动捡起。 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人生。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品质,就必须有良好的习惯,而现在孩子打扫卫生不认真,随手乱丢垃圾,事事以我为中心,事事依赖别人,要安排有关讲卫生的主题班会。每天的晨会总会强调讲卫生就是热爱生命,有利于健康,远离疾病,小学生从小就要养成讲卫生、爱整洁的好习惯。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讲卫生的意义和重要性,明白衣着要整洁,经常洗澡,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等基本卫生常识。引导学生向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卫生习惯的培养就是细节的培养,一位讲卫生的学生必定做事认真、踏实、严谨,是有责任心,受人欢迎的人。 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是繁琐而长期的工作,需要老师,家庭,社会共同的努力,才能事半功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