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简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概述 灸法,又称“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点燃后置于体表对一定穴位进行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经络,益气活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灸用工具 其他:生姜、大蒜、盐等 艾柱 艾条 常用的灸法 艾柱灸 直接灸:将艾柱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灸。 瘢痕灸(化脓灸):灸至皮肤烧伤化脓,愈合后留有瘢痕。 无瘢痕灸(非化脓灸):皮肤充血、红晕,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 近接灸:用药物将艾柱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 隔姜灸 隔盐灸 隔姜灸:适宜治疗咳喘 、尿潴留 、头痛、坐骨神经痛 、 前列腺增生症、输卵管阻塞性不孕 、腰椎骨质增生等病症。 隔盐灸:适宜治疗胃脘痛、急性尿潴留、小儿久泻等病症。 近接灸 隔蒜灸 隔附子灸 隔附子灸:适宜治疗阳痿、早泄、遗精及疮疡久溃不敛、 指端麻木等病症。 隔蒜灸:适宜治疗肺结核、急性淋巴管炎、急性乳腺炎等病症。 艾条灸 温和灸:3cm左右,温热而无灼痛,多用于慢性病证、保健灸。 雀啄灸:麻雀啄食般一起一落,多用于急症和较顽固的病证。 回旋灸: 3cm左右 ,往复回旋的移动,用于治疗某些五官科及妇科病证。 艾灸时的注意事项 防火、保暖和防暑。 要防止感染。 要掌握施灸的程序: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注意施灸时间。 艾灸时的注意事项 要循序渐进。 防止晕灸: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施灸的禁忌 1 禁灸病症: 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2 禁灸部位: 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颜面部、颈部及大血管走行的体表区域、粘膜附近,均不得施灸。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