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升训练二十九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PAGE
7-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更的影响
一、选择题
窑湾古镇西依大运输河,东临骆马湖,三面环水,历史上溯于春秋。秦汉时,作为军需品烧窑处,周边窑多,故称窑湾。古镇鼎盛于明清时,为南北水运枢纽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读窑湾古镇地理位置图,完成1~2题。
1.窑湾古镇明清时期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主要得益于()
A.漕运的兴盛 B.发达的制造业
C.广袤的消费市场 D.丰富的农矿产品
2.当今窑湾古镇难以复原往日旺盛的景象,其主要缘由是()
A.京杭大运输河泥沙淤积严峻
B.受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冲击
C.古镇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
D.战乱对古镇的破坏较严峻
解析:1.A2.B第1题,依据材料,窑湾古镇所处地理位置优越,古镇西依大运输河,东临骆马湖,三面环水,为南北水运枢纽,漕运的兴盛带动了窑湾古镇工商业的快速旺盛,窑湾古镇渐渐发展成为京杭大运输河上的重要码头和商业重镇,使古镇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第2题,由于近现代以来南北向铁路、马路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以及廉价的近海海运的兴起,大运输河沟通南北人流、物流大动脉的功能逐步被各种现代交通方式所取代,失去了在交通运输市场上的竞争力,古镇随之衰落。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地铁线修建前后地铁站点周边各年竣工小区平均容积率图。小区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率。据此完成3~5题。
3.随着地铁建成运营,站点周边的土地()
A.生态环境质量上升 B.经济价值下降
C.交通可达性提升 D.土地利用率下降
4.伴随着地铁的建设,站点周边低密度居住用地多转变为()
A.高密度居住用地 B.工业用地
C.城市公共绿地 D.仓储用地
5.据图推断,该地铁线路修建的时间段最可能是()
A.1990~1995年 B.1995~2000年
C.2000~2005年 D.2005~2010年
解析:3.C4.A5.B第3题,随着地铁建成运营,站点周边的土地交通可达性大大提升,土地利用率上升,土地经济价值上升;地铁开通,并不肯定造成周边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上升。第4题,地铁的规划建设对于站点周边的土地具有剧烈的刺激作用,随着地铁建成运营,站点四周的土地多转向高密度、高效益的利用方式,如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等。第5题,在地铁规划之前,地铁站点周边小区平均容积率与全市小区平均容积率相差不大,大约在1998年,站点周边小区平均容积率大幅提高,超过全市小区的平均水平,结合选项可知,应选B。
下图为我国高铁不同乘车时间对应的车外时间(车外时间=前往高铁站的时间+等待时间+离开高铁站的时间)占总出行时间的比例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依据材料推断()
A.高铁出行乘车时间长 B.高铁不适合短途出行
C.高铁出行车外时间长 D.高铁站布局不合理
7.高铁站旁边,最适合发展的商业是()
A.综合零售和文教类 B.日用品和家电家具
C.餐饮、箱包和地方特产 D.医药卫生用品和消遣产业
解析:6.B7.C第6题,读图可知,出行时间越长,车外时间占比就越小,因此高铁不适合短途出行。第7题,高铁站旁边,远途旅客较多,因此最适合发展的商业是餐饮、箱包和地方特产。
据悉,某大型超市将在福建省某市开设分店。下表为该市各区域聚落的交通联系状况统计表。据此回答8~9题。
甲
乙
丙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0
1
0
a
1
1
0
a
1
1
1
b
0
1
0
b
1
1
0
b
1
1
0
c
1
1
1
c
1
1
1
c
1
1
1
d
0
0
1
d
0
0
1
d
1
0
1
说明:甲、乙、丙表示该市的三个主体功能区,a、b、c、d为区域内的四个聚落。表中数据1表示两聚落间有交通干线相连,数据0表示不相连。
8.甲、乙、丙三个区域交通网络发达程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丙>乙>甲 B.甲>乙>丙
C.甲>丙>乙 D.乙>丙>甲
9.若只考虑交通通达度,则在甲区域开设分店的最优选址是()
A.聚落a B.聚落b
C.聚落c D.聚落d
解析:8.A9.C第8题,分析表中内容,数据0表示两聚落间不相连。以甲区域为例,聚落d与聚落a、聚落b都不相连,聚落a与聚落b不相连。甲、乙、丙三个区域中,甲区域中聚落间不相连的最多,丙区域聚落间不相连的最少,所以丙区域交通网络发达程度最高,甲区域最低。故选A。第9题,商业布局主要遵循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两个原则。本题只考虑交通通达度,解答此题时只要找到甲聚落中a、b、c、d四聚落的交通干线,哪个连接聚落数最多即可。表中聚落c与聚落a、b、d之间都有交通干线相连,交通通达度最好,是甲区域开设分店的最优选址。
2024年9月我国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