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成本计划.pptx
第十二章成本计划;一、成本计划的概述;(一)成本计划的内容;(二)成本计划的编制方法;在企业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即先编制车间的成本计划,然后再由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汇总编制全厂的成本计划。;一级与分级相结合的成本计划编制方法;(三)成本计划的作用;二、主要商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编制;项目;2、试算平衡法;基本步骤:;(2)确定上年平均单位成本;(3)测算计划期成本:因素测算法;变动性制造
费用单位成本;(4)试算平衡确定的计划成本;例、某企业本年计划继续生产A产品,上年平均单位成本为200元/件,成本构成为原材料80元、动力20元,直接人工60元、制造费用30元、废品损失10元。本年A产品目标成本降低率为4%;经调查分析下列因素会影响成本的升降:;①原材料单耗将下降4%,价格将上升6%。
②动力单价将上升5%,单耗不变。
③生产工人工资及福利费将上升8%。
④劳动生产率将提高15%。
⑤产量将增加12%。
⑥制造费用将增加6%。
⑦废品损失率将下降8%;(1)制定目标成本;直接人工单位成本;(3)平衡试算计划成本;(4)编制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表;三、全部商品产品总成本计划的编制;全厂商品产品成本计划表;按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四、费用预算的编制;固定预算——又称静态预算,是根据预算期内正常的可能实现的唯一业务活动水平而编制的预算。;办公费用固定预算表
编制单位:×××单位:元;弹性预算——是根据可预见的不同业务活动水平分别规定相应目标和任务的预算。;制造费用预算表(业务量水平法)
编制单位:2000年×月单位:元;制造费用弹性预算表(公式法)
编制单位:2000年×月单位:元;该表可描述为:
当生产能力利用率低于或等100%时,制造费用预
算额y=15,000+0.80X
当生产能力利用率大于100%时,制造费用预算额
y=15,000+0.8x+0.33(x-4000)
若实际业务量不是上表的任何一个,若为3,800
或6,000时,只需将X值代入上述公式即可。
X=3,800时,
预算额=15,000+0.8×3,800=18,040;
X=6,000时,
预算额=15,000+0.8*6000+0.33*(6000-4000)
=16400元。;定期预算的预算期间与会计期间吻合。;定期预算是以会计年度为单位编制的预算。
优点是:能够使预算与会计年度相配合,便于考核和评价预算的执行情况
其缺点是:远期指导性差、灵活性差和连续性差。
1、无法动态反映费用耗费情况
2、无法准确地作出各月费用的预算,更无法依据新情况及时修正。
3、由于受预算期的制约,管理人员的视野是短期和残缺的。;2004年度预算(一);滚动预算又称永续预算,是一种经常保持一定期限
(如1年)的预算。
特点是:预算每执行1个月即根据执行中所发生的新
信息对剩余11个月加以修订,并自动后续1个月预算,使总预算始终保持12个月并不断向前滚动,且能保持预算详细得当。这一过程,可用书中P409图来表现。
评价:
滚动预算正好克服了上述定期预算缺点,同时还可做到详略得当,对即将执行季度的预算详细列示而其它季度的预算粗略列示,等临近执行时再细化。具有透明度高、及时性强、连续性好,以及完整性和稳定性突出等优点。;2004年度预算(一);3、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是费用预算的传统方法,是以现有的费用水
平为基础根据预算期内有关业务量的预期变化对现有
费用作适当调整(增量部分)以确定预算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假定是:
(1)企业的业务活动具有连续性。
(2)现有费用基数不存在不合理开支,都发挥了效用。
(3)随业务量变化,增量费用是必然和合理的。
在此基础上,预算额=现有费用基数±增量费用
评价:这种方法是对现实合理性的继承,编制直观简洁。但若费用基数存在不合理支出,这种方法的效用就无法发挥。受原有费用项目限制,可能导致保护落后;滋长预算中的“平均主义”和“简单化”;不利于企业未来发展。
;零基预算不以现有费用水平为基础,而以当期的实际
需要为基础编制预算的方法。将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
评价:零基预算冲破了传统预算方法的框框限制,从
技术角度分析费用开支,有助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以
及费用开支的准确性,其缺点是工作量大,编制时间较长。;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二)制造费用预算的编制;②;③;④;作业与进一步思考的问题;;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