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强化十六测量电阻的其他几种方法.DOCX
专题强化十六测量电阻的其他几种方法
学习目标理解差值法、半偏法、等效替代法、电桥法等测电阻的方法,会利用电学实验知识探究创新实验方案。
方法一“差值法”测电阻
1.电流表差值法(如图1所示)
图1
(1)基本原理:定值电阻R0的电流I0=I2-I1,电流表两端的电压U1=(I2-I1)R0。
(2)可测物理量
①若R0为已知量,可求得电流表的内阻r1=eq\f((I2-I1)R0,I1)。
②若r1为已知量,可求得R0=eq\f(I1r1,I2-I1)。
2.电压表差值法(如图2所示)
图2
(1)基本原理:定值电阻R0的电压U0=U2-U1,流过电压表的电流I1=eq\f(U2-U1,R0)。
(2)可测物理量
①若R0为已知量,可求得电压表的内阻r1=eq\f(U1,U2-U1)R0。
②若r1为已知量,可求得R0=eq\f(U2-U1,U1)r1。
例1学校物理兴趣小组设计如图3所示电路来测量一电阻Rx的阻值。其中R0是定值电阻,R是电阻箱。
图3
(1)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①按照电路图用导线把实验器材连接起来;
②为安全起见,闭合开关前,电阻箱R的阻值应调至________(填写“最大值”或“最小值”);
③闭合开关,调节电阻箱,当阻值为R时记录电流表A1、A2的示数I1、I2;
④多次改变电阻箱阻值,并记录相应的电流表的示数;
⑤把记录的数据填在表格中,计算出eq\f(I2,I1)的值;
⑥以eq\f(I2,I1)为纵轴,电阻箱阻值R为横轴,描点作图,得到如图乙所示图像;
⑦根据图像计算待测电阻的阻值。
(2)用RA1、RA2表示电流表的内阻,待测电阻Rx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用题目中所给或所测物理量表示)。
(3)根据如图乙所示的eq\f(I2,I1)-R图像,求得Rx=________Ω。
(4)考虑到电流表的内阻,由图乙求得的电阻值____________(填写“偏大”“偏小”或“没有系统误差”)。
方法二“半偏法”测电阻
1.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
(1)实验电路图,如图4所示。
图4
(2)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4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②断开S2,闭合S1,调节R1,使电流表读数等于其量程Im;
③保持R1不变,闭合S2,调节R2,使电流表读数等于eq\f(1,2)Im,然后读出R2的值,则RA=R2。
(3)实验条件:R1?RA。
(4)测量结果:RA测=R2<RA。
(5)误差分析:当闭合S2时,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大于原电流表的满偏电流,而此时电流表半偏,所以流经R2的电流比电流表所在支路的电流大,R2的电阻比电流表的电阻小,而我们把R2的读数当成电流表的内阻,故测得的电流表的内阻偏小。
2.半偏法测电压表内阻
(1)实验电路图,如图5所示。
图5
(2)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②将R2的阻值调为零,闭合S,调节R1,使电压表读数等于其量程Um;
③保持R1阻值不变,调节R2,使电压表读数等于eq\f(1,2)Um,然后读出R2的值,则RV=R2。
(3)实验条件:R1?RV。
(4)测量结果:RV测=R2>RV。
(5)误差分析:当R2的阻值由零逐渐增大时,R2与电压表两端的电压也将逐渐增大,因此电压表读数等于eq\f(1,2)Um时,R2两端的电压将大于eq\f(1,2)Um,R2RV,从而造成RV的测量值偏大。
例2(2023·海南卷,15)用如图6甲所示的电路测量一个量程为100μA、内阻约为2000Ω的微安表头的内阻,所用电源的电动势约为12V,有两个电阻箱可选,R1(0~9999.9Ω),R2(0~99999.9Ω)
甲
(1)RM应选________,RN应选________;
(2)根据电路图甲,请把实物图乙连线补充完整;
乙
(3)下列操作顺序合理排列是:________;
①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至最左端,将RN调至最大值;
②闭合开关S2,调节RM,使微安表半偏,并读出RM的阻值;
③断开S2,闭合S1,调节滑片P至某位置再调节RN使表头满偏;
④断开S1、S2,拆除导线,整理好器材
(4)如图丙是RM调节后的面板,则待测表头的内阻为________,该测量值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
丙
(5)将该微安表改装成量程为2V的电压表后,某次测量指针指在图丁所示位置,则待测电压为________V。
丁
图6
(6)某次半偏法测量表头内阻的实验中,S2断开,电表满偏时读出RN的值,在滑片P不变的情况下,S2闭合后调节电阻箱RM,使电表半偏时读出RM,若认为OP间电压不变,则微安表内阻为________(用RM、RN表示)。
方法三“替代法”测电阻
如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