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吞噬实验.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显微镜油镜原理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 1.放大倍数 接物镜放大倍数×接目镜放大倍数 2. 显微镜的分辨率 表示显微镜辨析物体(两端)两点之 间距离的能力,可用公式表示为: D=λ/2n·sin(α/2 ) D:物镜分辨出物体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可见光的波长(平均0.55?m) n: 物镜和被检标本间介质的折射率。 ?:镜口角(即入射角)。 油镜使用的原理 1. 香柏油的折射率与玻璃接近,提高了视野的照明度。 2 . 提高了显微镜的分辨率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1.用前检查: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 2.调节光亮度 3.低倍镜观察:粗调、细调 4.依次再进行中倍、高倍观察 5.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后,提升聚光镜,在标 本中央滴一滴香柏油,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细调至看 清物象为止。 6.换片:另换新片,必须从第三条开始操作。 7.用后复原: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 油,然后再用擦镜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擦去残留的油,最后用 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 实验二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测定 ——细菌计数法 一、实验内容 1. 细菌计数法测定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 (小组做) 2. 录相《免疫反击战》 二、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性粒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意义。 2.熟悉“细菌计数法测定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的原理、方法及用途。 [实验原理] 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的60%~70%; 生命周期短,不能分裂,靠“造血”补充; 胞核呈多叶状;胞质内有多种颗粒; 内含髓过氧化物酶、防御素、溶菌酶、组织蛋白酶、乳铁蛋白、碱性磷酸酶等。 中性粒细胞特有,巨噬细胞没有这种酶,为中性粒细胞在细胞化学上的标志。 中性粒细胞通过趋化、调理、吞入和杀菌等步骤,吞噬和消化衰老、死亡细胞及病原微生物等异物; 中性粒细胞产生伪足包围异物——吞噬体或吞噬泡; 吞噬——呼吸爆发——产生大量过氧化物及超氧化物等毒性效应分子——杀死吞噬的细菌等异物; 同时,中性粒细胞本身也死亡,成为脓细胞。 中性粒细胞: A.在抗化脓性细菌感染中起重要防御作用; B.引起感染部位急性炎症反应; C.参与超敏反应(如III型超敏反应),引起机体免疫病理损伤。 将新鲜血液和细菌混合,经合适时间后涂片染色,即能观察到被吞噬到中性粒细胞内但还未被消化掉的细菌。 检测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可作为辅助判断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的指标之一。 细菌计数法测定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 ——小吞噬实验 检测指标: 1. 吞噬百分率= 100个细胞中吞噬有细菌的细胞数 人吞噬百分率正常参考值:62%~76% 100 × 100% 2. 吞噬指数= 100个中性粒细胞吞噬的细菌总数 人吞噬指数正常参考值:1.32~1.72 100 (1)显微镜、香柏油、小试管、EP管、载玻片、酒精棉球、吸管、水浴箱等。 (2)肝素抗凝试管、瑞氏染液、双蒸水。 (3)菌液制备:白色葡萄球菌18~24小时内汤培养物,经Mc Farland比浊法调整浓度至6~9×109/mL,加热100℃ 15分钟杀死细菌,置4℃保存备用。 实验材料 (1)仔细消毒后,每个班取5ml静脉血于肝素抗凝管内(轻轻摇匀)。 实验方法 (3)取出EP管,用吸管吹打混匀后,取1滴“全血-白色葡萄球菌混合液”置于洁净载玻片上,用另一载玻片推片,制成血涂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