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先生传教案.docx
柳先生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准确理解文意,把握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培养文言文语感。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和写作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尚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个性,保持独立人格,追求精神自由。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文言词汇的积累和文意的疏通。
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引导学生从文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味,理解文意。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文章的内涵和写作特色,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同学们,在古代,有许多文人雅士通过给自己取号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情趣或性格特点。比如,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给自己取号为五柳先生的人,他就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为自己写的传记《五柳先生传》,去了解这位独特的人物。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1.作者介绍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生活在东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政治黑暗。他自幼受儒家思想熏陶,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因社会现实的残酷,他几次出仕都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最终选择归隐田园,过上了躬耕自资的生活。他的诗歌多描绘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风格清新自然,质朴醇厚,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背景介绍
东晋时期,门阀士族把持政权,社会黑暗,官场腐败。陶渊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于是辞官归隐,在田园生活中寻找精神寄托。《五柳先生传》是他辞官后所作,文中的五柳先生实际上就是他自己的写照,通过塑造五柳先生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初步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2.学生自由朗读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3.指名朗读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价朗读的优点与不足。重点指导以下字词的读音和节奏:
好读书,不求甚解中好读hào,不求甚解节奏为不求/甚解。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中嗜读shì,节奏为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中曾读zēng,节奏为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4.全班齐读
要求读得通顺、流利,读出感情。
(四)疏通文意,积累词汇(20分钟)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
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
讨论疑难问题,尝试共同解决。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给予指导。
3.重点字词和句子讲解
字词
实词
造饮辄尽:往,到。
期在必醉:期望。
环堵萧然:周围。
短褐穿结: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
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不戚戚于贫贱:忧愁的样子。
不汲汲于富贵:心情急切的样子。
虚词
因以为号焉:因此。
以乐其志:用来。
既醉而退:表承接,就。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句首语气词,表推测,大概。
句子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翻译: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翻译: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翻译: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翻译: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4.总结文言词汇积累方法
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归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积累常用虚词的用法。
(五)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主旨(15分钟)
1.思考讨论
五柳先生有哪些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