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pdf

发布:2025-02-18约4.2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摘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战略要求,是实

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义务教

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历史的概念。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是

政府的工作,也是学校的工作。

[关键词]全面;建设;小康;教育;均衡;发展

十七大报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

础。”作为适龄青少年必须享有和必须接受的义务教育,它的发展不平衡所引起

的—些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点。我认为,在我国,温饱问题在没有得到基本解

决之前,教育发展的低水平、不均衡是—个必经的过程。人们对教育发展的这一

现壮是不太关注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改善,人民对精神生活的需

求在凸显,尤其是就业对知识和技术要求的抬升,引起了对教育前所没有的关注,

人民对低水平、不均衡教育的不满意度在上升。在这一背景下,党和政府提出了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顺应了民心,反映了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

趋势,体现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义务教育面向广大公民,惠及千家万户,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提高民族素质

的奠基工程。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

制度的本质要求;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公民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体现

教育公平的基础性保障。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依法保障公民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

过调整资源配置而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科学有

效的方法实现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的均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一定区

域(县域)内学校之间和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同其他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义务

教育发展的均衡是相对的、暂时的,不均衡是绝对的,永久的。我认为,义务教

育的均衡发展是相对于目前现实存在的教育需求与供给严重不均衡而提出的教

育理念,如果这一现象得不到及时解决,它将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造成消极影响,

当人们期待已久的21世纪20年代到来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仍然是一个不全面、

不均衡的小康。

造成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原因我认为

有三条:一是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导致的教育有效供给不足而造成的不均

衡。从新中国建立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从一穷二白起步,着重解

决人们的生存问题。国家整体的经济实力,无法提供涉及几亿人口、惠及千家万

户的义务教育所需的物质条件。尽其所能提供的有效供给,只能满足一部分教育

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是一个必然现象。二是经济文

化发展不平衡导致的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既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

之间,又表现在同一地区的学校之间、群体之间。这种不均衡性也是客观的、必

然的。三是由于长期存在的非均衡政策导向、精英教育模式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

性。这种原因造成的不均衡性在特定环境下是需要的,但不应是长期的。在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之前是可以允许存在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是必须解决

的,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实现后是不允许存在的。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战略要求。全面小康是

一种发展比较平衡的小康,是在发展中逐步缩小地区差别、城乡差别、群体差别,

趋向共同富裕的小康。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教育均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重要内容,全面小康对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

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群体的

教育发展水平有明显提高,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有明显改善。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举措。小康社会是一个比较公平的

社会,教育公平是这个公平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均衡发展的基石是教育公平,

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以及社会公平的调节手段和重要举措。教育公平有相互

联系的三层含义:一是确保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二是提供相互平等

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三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由于种种

原因,我国教育公平尚未得到很好实现。目前,出现的“择校热”,就是教育不公

平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一种深刻反映。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教育的均

衡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共同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没有教育的均衡发展,区

域共同发展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也是教育现代化

的重要标志,是教育现代化实实在在的内容。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区域教育差

别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