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师职称论文.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师职称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教学改革也不断深入与更新,为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有必要转变小学数学传统的教学方法。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师职称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师职称论文篇1 浅论小学数学中的创新性教学
【摘 要】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需要的一种新思想理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迪,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为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性教育 创新思维
数学课程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门主要学科,其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有利于开发学生创新潜质的因素,同时也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因而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创新技能的训练,促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开展创新性教育呢?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经过调查,师生关系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尽职尽责,用真心与学生交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用情感唤起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和兴趣。教师除了教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健康发展,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接触,与其进行心灵的交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有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就会放下包袱,无拘无束,有一个宽松的思维空间。数学教师在教课中,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挖掘其创新意识。
二、强化合作意识,创设创新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对每节课的重、难点和知识点都要展开小组讨论,让小组内每个人都充分参与,积极发表见解,直至达成共识。教师要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把握学生思维的动态,监控教学过程。对学生的作业采取自改、互改,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敢于争议,让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启迪学生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形成创新的氛围。
案例:百以内数的认识——分析一至两位数中有几个十,几个一?
学生练习——摆一摆:(说明,学生手中有小棒的卡片,每张卡片画有“10根为一捆”,代表1个十,这样的卡片一共有10张,另外,学生有零散的小棒实物10根,每一根代表1个一)
(1)教师说数字,学生摆卡片和小棒,自己摆自己的(同桌互查);
(2)指名学生说数字,全班同学摆小棒,同桌互查;
(3)同桌两个人互相出数字,一个人说数字,另一个人摆;然后交换;
(4)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个人负责拿表示“一个十”的卡片;另一个人负责拿表示“1个一”的小棒,老师说数字,两个人通力合作摆出来。(比赛性质)
这个合作教学案例比较有层次感,前两个层次是互查,两个人合作的过程体现得不是那么强烈;然而从第3个层次开始,同桌就需要互考,也就是两个人之间要有必要的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会互查,不明白的地方会互相帮助理解,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第4个环节实际上是在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个环节是在学生理解了几个十、几个一的含义基础上进行的,合作中减少了互查、互相讲解的因素,增加的是互相信任和帮助的因素,从而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愿望。
三、重视发散思维,拓展学生解题思路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由于在课堂上更多地进行没有固定答案的研讨,就会使更多的学生在集体的争论中体验到思维的碰撞,感受到教学的美感。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有较大的“自由度”,这样,既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培养,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增强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1:189-7可以连续减多少个7?
可以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这道题可以看作189里包含几个7,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求异性思维训练。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对此,应用题教学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受一定的解题模式的束缚,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问题个性中探求共性,寻求变异,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猜想、延伸、开拓。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题技巧,而且可以发挥学生的独特见解,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