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说课稿)高一政治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3).docx
7.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说课稿)高一政治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3)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7.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要义,明确其总目标和基本原则。通过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依法治国与个人、社会的关系,培养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学生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和认同,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2.实践能力素养:通过案例分析,提升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文化传承与创新素养:引导学生理解法治文化内涵,传承法治精神,培养创新法治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重点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强调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原则,以及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原则。
2.教学难点
-难点一:法治与德治的统一。理解法治与德治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互补关系,举例说明如何在实践中实现二者的结合。
-难点二:全面依法治国与人民权利保障的关系。分析全面依法治国如何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以及公民如何在法治框架下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难点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实施路径。探讨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实施步骤,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等。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结合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就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人民权利保障等问题进行交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法治建设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4.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法治实践中的权利义务,加深对法治原则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
**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关于法治新闻报道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法治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提出问题:法治与我们的生活有何关系?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
-学生回答:收集学生的回答,总结法治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5分钟)
-讲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举例说明法治体系的基本构成,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
-强调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原则。
2.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10分钟)
-讲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原则。
-分析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举例说明如何在实践中实现二者的结合。
-讨论全面依法治国与人民权利保障的关系。
3.全面依法治国的实施路径(5分钟)
-探讨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实施步骤,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等。
-分析法治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
-面对违法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提问(5分钟)**
-提问环节: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如: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有哪些?
-如何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角色扮演:教师扮演法官,学生扮演被告和原告,进行模拟法庭审判,让学生体验法治实践。
-教师提问:审判过程中,法官如何确保公平公正?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拓展思考:如何将法治精神融入到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中?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七、布置作业(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短文,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法治的理解和实践。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准确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掌握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原则,以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原则。
2.思维能力: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中,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以及法治建设中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