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图书馆》说课稿.doc

发布:2020-02-26约1.7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 1.在问题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交流与比较中优化出适合自己的算法。 2.感悟计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3.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4.在学习活动中养成动手操作、明确表达、认真倾听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 二、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本节课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情景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了教具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教学过程紧扣教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的引导,使整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本课教学中,本人就注意实践操作与直观演示活动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计算时头脑中有具体模型表示计算的表象作支持,避免单纯地背诵计算法则,枯燥地进行操练,增加计算的思维含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三、说设计思路 为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去图书馆参观的情境,通过图书馆里儿童读物专柜上的四种书,引导学生较自然地想到有关的加法问题,并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愿望和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此同时,本节课中为了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由他们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决,使学生不仅提出和解决了用已有知识能够解决的问题,而且通过自主探索、大胆尝试,想出了计算“28+4”的多种方法。对于学生自己想出的各种算法(口算、摆小棒、拨计数器、列竖式)教师都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与其他同学的算法比一比,你更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关注了学生的意见,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的空间,促使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其次,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层次清楚、形式多样。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设计了六个环节:前提测评(口算和笔算)、导入新课、探究新知、跟进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一)前提测评 在上新课前本人用口算和笔算形式复习了有关100以内不进位加法,为学习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做好了铺垫,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教师紧紧抓住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或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创设学习情境,凭借机灵狗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了《图书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这一原则。  (三)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再现学生生活中购书的情境入手,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地提出有关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接着教师大胆放手,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索,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增强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的意识。这样做给每个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使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四)跟进练习 为了巩固新学知识,本人在新课结束后,又设计2道列竖式计算,重点对学生竖式计算能力进行了强化,然后完成圈一圈,算一算 ,通过圈小棒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满十进一”的道理。 (五)课堂小结 通过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学会了什么新本领,以及想提醒大家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设计这一环节目的是,通过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使学生脑海中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六)布置作业 最后进行独立作业,提高学生计算进位加法的能力和速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