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货币银行学2详解.ppt

发布:2016-04-29约4.89千字共5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关于“货币面纱观” 基于货币是否能对经济发生实质性影响 货币中性论(“货币面纱观”) 是指货币在经济中保持中立性,既不发挥积极作用,也不产生消极作用,这样经济活动就在不受货币因素的干扰下由实物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货币非中性论 货币能够影响实体经济,并在实体经济中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2) 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论 货币是商品,与其他的商品一样,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货币是商品,但却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是与其他一切商品相对立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三、货币形态及其演变 货币从金属到纸币,从实物到观念是货币发展史的一条基本线索。 货币取材要求 具有普遍接受性 具有防伪性 便于携带、易于分割 在现代社会的纸质货币,可以通过法律和科学技术来满足以上条件;但在古代社会人们就只能用稀缺性较大而不易得到和生产,具有较大而稳定价值的商品来充当货币,这就是最终找到贵金属的缘故。 (1) 实物货币阶段 实物货币——商品货币,是以劳动产品、自然物充当一般等价物,是货币形态发展的最原始形式。 (2) 金属货币阶段 金属货币是指以金属作为货币材料,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 实物货币与贵金属货币的区别 在实物货币阶段,多种商品交替地扮演货币的角色 在金属货币阶段,扮演货币角色的特殊商品集中在黄金白银上 (3) 代用货币阶段 是指在市场上代替金银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金属货币的货币形态。 产生原因:(1)生产和流通扩大了,而金属尤其是贵金属产量有限。(2)远距离的大宗交易携带金属货币不方便。(3)金属货币磨损后仍能充当一般等价物,并不影响流通,这表明可以用象征的货币符号来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特征:与商品实体形态完全分离;可与金属货币自由兑换;可以与金属货币同时流通。 (4) 信用货币阶段 信用货币就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 特点 完全割断了与贵金属的联系。 基本保证是国家政府的信誉和银行的信用 不仅包括流通中的现钞(主币和辅币),还包括银行存款和各种银行承兑票据 (5) 电子货币阶段 是指用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通过使用某些电子化方法将该数据直接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 电子货币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转帐结算功能:直接消费结算,代替现金转帐。 储蓄功能:使用电子货币存款和取款。 兑现功能:异地使用货币时,进行货币汇兑。 消费贷款功能:先向银行贷款,提前使用货币。 第二节 货币的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基本职能 一般职能 一、价值尺度 货币在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并测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时候所发挥的一种功能。 特点: 货币执行价值职能是只需是观念上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货币。(¥ £ €) 货币之所以能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 。 劳动时间是商品内在价值尺度,必须借助于货币这种外在形式表现出来。 两个派生职能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标准: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含有一定的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部分。 金属货币制度:货币含金量 纸币制度:通过规定的购买力表现 影响价格的因素? 二、流通手段 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时所发挥的职能。 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的区别 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的交换,其公式是商品 ? 商品,它不需要媒介;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 ? 货币 ? 商品。 商品交换在货币产生前就存在;商品流通则是在货币产生后。 商品交换是买卖同时进行的,双方同意就可成交;商品流通买卖在时间、空间上都是分离的。 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才能满足商品流通的客观需要? 流通中所必需的 货币量 = = 商品价格×商品流通量 —————————— 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商品价格总额 —————————— 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三、贮藏手段 定义: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财富保存、收藏和积累起来时,货币就执行货币贮藏的职能。 货币贮藏的重要条件是,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实在的价值,否则就无法发挥这一职能。 货币价值贮藏的功能对经济的主要贡献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可以自发调节市场货币流通量。 为扩大再生产提供物质积累。 英格兰银行位于伦敦地下的金库 价值符号是一般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掌握一定数量的价值符号,也就拥有了一定的购买和支付能力。 但是,价值符号贮藏和金属货币贮藏是不同的。金属货币因具有内在价值而不会发生贬值,而价值符号的贮藏是有条件的。价值符号只有在稳定地代表一定数额的价值前提下,即以币值的稳定为前提条件下,才能发挥价值贮藏的功能。 为什么人们乐意储蓄价值符号以积累财富呢? 四、支付手段 定义:货币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