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
2.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如观察神经元结构、模拟神经冲动传导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探究和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学生能够建立对神经系统的整体认识,提升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同时认识到生物技术在医疗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神经元结构的识别与功能理解:重点在于理解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细胞体、树突、轴突、突触等)及其功能。
2.神经冲动传导的机制:重点在于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和神经元内的传导过程。
难点:
1.神经冲动传导的复杂性:理解神经冲动如何通过突触进行传递,涉及电化学变化和信号转换。
2.神经系统的整体协调性:理解不同神经系统的协调工作,以及它们如何适应复杂的生理需求。
解决办法:
1.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神经元结构和神经冲动传导。
2.设计实验模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
3.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培养他们分析复杂生物现象的能力。
4.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神经系统的适应性和协调机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通过师生互动,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神经元和神经递质,体验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
3.组织学生进行神经传导实验模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展示神经系统的复杂结构和工作原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神经系统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神经系统的兴趣。
-提问:“你们能说出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深入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介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
-通过动画演示神经元内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讲解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功能。
-结合实例,解释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过程。
3.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导。
-每组选择一个神经元,用模型展示其结构和功能。
-学生互相提问,加深对神经元结构的理解。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回顾神经元、神经递质和突触在神经调节中的作用。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神经调节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5.作业布置(5分钟)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讨论神经系统的功能。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收集与神经系统相关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学生能够理解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导过程,为后续学习神经系统的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2.能力提升:学生在本节课中通过角色扮演和实验模拟等活动,提升了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他们学会了如何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如何分析实验结果,并从中总结出科学规律。
3.思维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并尝试用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
4.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和互动式学习,学生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能够主动探究神经系统的奥秘,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与神经系统相关的问题。
5.应用能力: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关注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6.团队合作: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他们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并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7.自主学习:学生在本节课中学会了如何自主学习,如何利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