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神经调节》单元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001].docx
第2章《神经调节》单元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意图
本节课《神经调节》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将围绕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的核心内容,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掌握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神经元结构模型和神经冲动传导实验,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2.科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分析神经调节的原理,培养推理、归纳和批判性思维;3.生活实践能力,将课堂所学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理解神经调节在健康维护中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神经元的结构:详细讲解神经元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细胞体、轴突、树突等,以及它们的功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重点阐述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以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机制。
-神经调节的实例:通过实例讲解,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使学生理解神经调节在生理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2.教学难点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动作电位产生的电化学过程,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和实验模拟来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流动。
-突触的传递过程:突触传递神经冲动的机制较为复杂,包括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换和再转回电信号的过程,可以通过突触模型的制作和互动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可能混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界限,可以通过对比分析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和实例,帮助学生明确它们在生理功能中的不同作用和相互关系。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第二章《神经调节》相关内容,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册。
2.辅助材料:收集神经细胞结构图、神经冲动传导动画、突触传递示意图等电子资源,以便课堂展示。
3.实验器材:准备神经元模型、电生理实验装置、实验记录表等,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实验操作区和讨论区,配置必要桌椅和实验器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神经调节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神经调节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神经系统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神经调节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神经调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神经调节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神经调节的定义,包括其主要功能。
详细介绍神经元的组成部分,如细胞体、轴突、树突等,以及它们的功能。
3.神经调节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神经调节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神经调节案例进行分析,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神经调节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神经调节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神经调节在医学、科技等领域的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神经调节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神经调节与疾病的关系。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神经调节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神经调节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神经调节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神经调节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神经调节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神经调节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知识点梳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