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版:章末整合提升:第四章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实践(步步高).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知识系统构建;;法医;;6.PCR扩增过程中要进行无菌操作,避免污染,且向离心管中加入模板DNA、引物和4种脱氧核苷酸以及TaqDNA聚合酶。
7.变性是在94 ℃高温下使模板双链DNA解旋。
8.退火是将反应体系温度降至55 ℃,使引物与模板DNA链配对。
9.延伸是将反应体系温度回升至72 ℃左右,在TaqDNA聚合酶作用下,使引物链延伸,形成互补的DNA双链。
10.DNA分子的测定:DNA分子+二苯胺试剂 蓝色物质。;;;3.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
(1)原理:不同的物质在同一电场中的泳动速度不同。
(2)影响因素:泳动速度主要取决于带电颗粒的性质,即颗粒的大小、形状和所带净电荷的多少。一般来说,带电颗粒直径越小,越接近于球形,所带净电荷越多,则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此外,电场强度、溶液的pH等因素对泳动速度也有影响。
(3)优点:简单、快速、分离清晰、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没有吸附现象、电泳后区带界限清晰等优点。;4.凝胶色谱法
根据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差异对其进行有效分离的方法。
(1)相对分子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
(2)相对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因此得以分离。;例1 试回答下列“蛋白质提取与分离实验”的有关问题:;(2)若要去除血清蛋白中的小分子杂质,采用图1装置。透析液是 ,一段时间后,若向烧杯中加入双缩脲试剂,透析袋内溶液是否出现紫色?并说明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图3分别表示电泳法分离蛋白质和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结果。不同蛋白质得以分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色素得以分离是因为_____
。;;;解析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法、压榨法、萃取法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植物原料的特性来决定。挥发性强,并在蒸馏过程中有效成分不被破坏的宜用蒸馏法提取;挥发性较差的,受热时有效成分易分解的宜用萃取法;原料易焦糊的宜用压榨法提取。出油率的高低不仅与提取方法有关,而且与实验过程的操作、原料的处理等方面有关,因此A、B项错误。
水蒸气蒸馏法,由于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是提取植物芳香油的常用方法,但不是所有芳香油的提取都适合用此法,因此C项错误。;;(2)退火:系统温度下降至55 ℃左右时,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两条单链DNA结合(如下图)。;2.PCR反应的结果
(1)PCR一般要经历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都可以分为变性、退火、延伸三步。
(2)两个引物之间的固定长度的DNA序列呈指数扩增。
3.特别说明
(1)DNA复制需要引物的原因: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而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PCR中,引物长度通常为15~40个核苷酸。
(2)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
(3)当PCR反应体系的温度由变性后冷却到55 ℃左右时,引物与模板可结合,一般不需考虑解开的两个DNA模板链的重新结合。
(4)在进行PCR扩增后,若以一个DNA片段为模板,经n次循环后DNA数为2n;若以N个DNA片段为模板,经n次循环后DNA总数为N·2n。;;解析 图中片段a、b只有一种引物, 是由原始DNA链为模板复制而来,其长度比片段c长,A项不正确;
由于原始模板在每次循环中均可作为模板,则每次循环都能产生图中片段a、b,B项不正确;
由于第一次循环的产物只有一种引物,而图中片段c有两种引物,则最早出现在第二次循环,C项正确;
经过30次循环后,得到的DNA片段总数为230,这包括图中的片段a、b,故D项不正确。;;解析 抽提蛋白质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加入不同的试剂后,使蛋白质溶于试剂中而抽提蛋白质。强酸、强碱都会使蛋白质变性而沉淀。;1;解析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迁移的速率是带电粒子带电性质、带电量、粒子大小、粒子形状共同作用的结果。;4.PCR过程与细胞内的DNA复制
显示全部